有人笑言:“如果要害一个导演,最好让他去拍张爱玲。” 这招,够损的啊! 众所周知,张爱玲的文字,特别不容易改编成电影。 吃力不讨好,还惹一身骚。 它像一个破不开的魔咒,大多数导演都逃不出张奶奶的文字魔障。 尽管千难万难,一些导演还是愿意以身试险、飞蛾扑火。 这不,“六届金像奖最佳导演得主”许鞍华吃了当头一棒。 《第一炉香》,豆瓣5.5。 因为选角问题,被网友嘲讽成“第一炉钢”。 纵览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我认为,只有2部最成功。 一部,关锦鹏执导的《红玫瑰,白玫瑰》。 选角没毛病,对女性心理的拿捏与刻画也细致入微。 陈冲饰演的“红玫瑰”王娇蕊,娇媚痴憨。 这位热烈情妇,融合婴孩的头脑与成熟妇人的美艳。 娇蕊与振保 性感欲女叶玉卿一反常态,饰演“白玫瑰”孟烟鹂。 这位圣洁的人妻,贞洁贤淑,软弱寡味,充满哀怨。 烟鹂与振保 另一部,非李安的《色,戒》莫属。 恰逢内陆上映14周年之际。 我决定再把它翻出来,复习一遍。 《色,戒》 2007.11.1 内陆上映14周年 >>>>李安的《色,戒》 出名要趁早。 张爱玲本人也是这么干的。 她最精彩的作品,如《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心经》《金锁记》,都发表在25岁前。 197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色,戒》,短短1万8千字,却时断时续写了28年之久。 风格短小精悍,对男女情感纠葛刻画得细腻而惆怅。 一经发表,就被公认是张爱玲最优秀的小说,极品中的极品。 《色,戒》张爱玲真迹 杨德昌等电影人曾试图改编过,均无功而返。 这个烫手山芋,最终交到了李安的手里。 在筹拍《断背山》的时候,他已经打算下一部电影就是改编《色,戒》。 他曾这样形容与它的缘分。 “对我来讲,它有一种震慑性,我逃不出这个故事。 看的时候没想去拍,也不敢拍,但后来觉得逃不出去,被它困惑,所以我想用拍电影的方式去找答案。当然,找答案只是一个过程,不意味着我找到什么答案。” 拍《色,戒》,并非易事。 首先,色戒二字,是理解这部作品的题眼。 何为色?何为戒? 它,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色情”、“戒律”。 张爱玲将二字用标点分隔开来,一定是赋予更多的概念。 李安则把“色”解读为“感性”,“戒”为理性。 “'色戒’不是佛家戒色的寓意。 '色’不光是'色情’,还有'色相’之意,指的是七情六欲、感官世界。 '戒'除了'戒律’,还指那枚鸽子蛋戒指,人被戒指给束缚住了。” 其次,小说的文字精炼,留下大量留白。 简简单单几笔,就有万千滋味。 “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令读者对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间的情与爱浮想联翩。 “也不止这一夜”,一句话带过梁闰生占尽王佳芝的无数夜晚。 要想把留白拍出来,细节必须原创、扩充。 李安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成功还原张爱玲所藏锋的这些内容。 影评人张晓虹的描述,甚是贴切。 “李安的《色,戒》拍出了张爱玲写出来的《色,戒》,也拍出了张爱玲没有写出来的《色,戒》。 李安的厉害、温柔蕴藉,打开了《色,戒》藏在文字绉褶里欲言又止却又欲盖弥彰的《色,戒》,李安是在张爱玲的文字地盘上,大开色戒。” 最后,如何理解并设计角色,很关键。 关于《色,戒》的创作背景,充斥各种说法,俨然成了一个谜。 一些“张学”研究者认为,张爱玲借鉴了女大学生郑苹如刺杀大汉奸丁默邨的故事。 丁默邨与郑苹如 还有一些人认为,它的灵感来自张爱玲的前夫胡兰成(小名,蕊生。与闰生音近)。 张爱玲借着王佳芝与易先生,暗说自己与前夫的纠葛。 不过,张爱玲本人否认这些看法。 “不少读者硬是分不清作者和作品人物的关系,往往混为一谈。最近又有人说,《色,戒》的女主角确有其人,证明我必有所据。当年敌伪特务斗争的内幕哪里轮得到我们这种平常百姓知道底细?” 张爱玲在《续集》自序里否认 后来,翻译家宋淇接受媒体采访,同样为张爱玲开脱。 “《色,戒》不是源于郑苹如与丁默邨,而是父亲宋春舫告诉她的一个故事,故事的角色原型,是父亲在燕京大学时候的一批同学。 后来,这个故事被用作一个电影剧本素材,叫《Spy Ring》,张爱玲本人听了很喜欢。” 宋淇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 身为读者和创作者,李安有自己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他认为,在《色,戒》里,张爱玲藏了很多,也回避了许多。 明写易先生,暗写胡兰成。 明写王佳芝,实际是自传,因为“没有比张爱玲更像王佳芝的人”。 因此,李安把“鼻子长长的,有点鼠相,老奸巨猾,40多岁的矮子”的易先生,融合了丁墨村、李士群、胡兰成、戴笠等人的特点。 ![]() 把“秀丽六角脸、娇红欲滴”的王佳芝,揉进张爱玲的身世经历。 例如,电影迷、与父亲有冲突、因胡兰成背负文化汉奸之名、想远赴英国读书却终无果… 从王佳芝的身上,我们无数次看到张爱玲的身影。 ![]() >>>>来自地狱的爱情 politics,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黑洞。 一旦深陷其中,必定被黑暗吞没。 从涉世未深的单纯女大学生,到风情万种的女特工。 王佳芝以肉身为引子,把politics当成舞台,坠入黑洞,毁在两个男人之手。 ![]() ![]() 女大学生王佳芝与女特工王佳芝 当她是大学生王佳芝,心里接受的第一个男人是同学邝裕民。 在邝裕民的感召下,一起出演戏剧,才体会到家国的热情。 这种错觉,仿佛让她认清真实的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初恋的悸动。 ![]() ![]() 但是。 一句“王佳芝,上来呀”,让幼稚的她彻底卷入黑洞。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大学生的幼稚和幻想,害她献出处子之身,还沦为牺牲品。 ![]() 我真希望,她不要上去。 戴上麦太太的面具,她遇到危险又充满吸引力的易先生。 这只杀人如麻、冷血无情的猛兽,被王佳芝唤出一丝丝人性。 ![]() 反观王佳芝。 在血脉贲张的激情漩涡里,最终被感性击垮。 她被易先生不停地往身体里钻,往心里面钻,越钻越深,直至穿透。 ![]() 色易守,情难防。 感性战胜理性,假戏变成了真。 一首《天涯歌女》,她让他动了真情。 ![]() 一枚鸽子蛋,她恍惚间相信,他爱她。 为此,她违背暗杀任务,因情而死。 ![]() 猎人与猎物,虎与伥,占有与被占有... 在色与情的守擂攻擂游戏里,王佳芝与易先生到底是什么关系? 要想认清这种关系,需要从激情戏入手。 从男方占据主动、野兽般的粗暴发泄,到女方反攻、控制欲望和高潮的开关。 床上的二人,失去保护的外壳,赤裸相见。 他们没有了防线,见到了真实的对方。 此时,我们才感受到。 身份的背后,只不过是两个脆弱的灵魂,两个渴望互补的人而已。 ![]() ![]()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钦佩汤唯和梁朝伟的付出。 不要盯着尺度,也不要试图验证是不是真枪实弹。 我们只需要相信,他们用信任和职业素养,刻画出两个最鲜活的角色。 李安如此评价他们。 “基本上拍摄现场除了演员只有四个人,我,摄影师,调焦距的和收音师。通常两个镜头之后我们都很累了,所以只能工作半天,演戏演到那样对精力的消耗是想象不到的。 他们不是演成人电影,不是交差,他们把灵魂都放进去,再解剖开来。” ![]() 临近片尾,警察吹哨拉绳封街。 街道虚焦了,镜头里只剩下王佳芝。 在挂着三色风车的人力三轮车上,她思绪万千。 那一刻,她在想什么呢? 相信易先生不会杀她?希望同学们临时取消暗杀计划?希望回到最开始? 唯一确定的是,她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 成功逃命的易先生,坐在黑暗处,抚摸他与她翻云覆雨过的床榻。 或许,依然存有她的余温。 虽然杀掉了她,内心却欺骗不了自己。 他,真正爱上了这个女人。 ![]() 一个女特工,违背命令,真正爱上一个汉奸。 《色,戒》打破非黑即白、忠奸分明的设定,充满争议。 它让角色摆脱了既定的框架,遵从内心的选择,用感性驱动呼吸。 这少了忠烈的英雄情节,多了血肉之躯的凡人之情。 之所以这么设计,正是李安固守的信念。 “男人是政治的动物,女人是情感的动物。如果说《断背山》是一段发生在天堂里的爱情,那《色,戒》就是来自地狱的爱情。 我绝不会区分什么好人坏人,我从来不喜欢这么分,你觉得一个人坏,可能他跟你走的刚好是相反的方向,他碍着你的事了,又或者他跟你的价值观念不一样。但人性一旦摸索进去以后,我觉得真相常常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 张爱玲的《色,戒》,留白之处,深不见底。 李安的《色,戒》,亦是如此。 它像一座无法走尽的迷宫,处处都藏着不同的解读角度。 看它,没有看懂与看不懂之分,只有欣赏与不欣赏的区别。 摘掉偏见,不管重刷多少遍,定会有不同的感觉。 不过,在观看之前,我分享一句内心认同的一句话—— “把这部电影定义为se情电影,思想是有多龌蹉啊。” 参考文章: 1.《色·戒》,张爱玲 2.《宋淇与张爱玲,〈色·戒〉之外的故事》,南方都市报 3.《大开色戒:从李安到张爱玲》,张晓虹 4.希望张爱玲能讲公道话,李安谈〈色·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