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诗道骏言 阅读本文前,先做个小实验: “青”和“中”,“书”和“居”,“花”和“斜”,哪两个听起来更押韵? 老夫在头条写一首小诗,自娱自乐而已。其他人,喜欢的就看看,一乐;不喜欢的就别看,走开。各走一边,互不干涉,多好。可是,某些人偏偏不,偏偏要挑剔、指责老夫,这里平仄不对了,那里押韵不对了,挑剔诗作还不过瘾,还要连带搞人身攻击:你什么都不懂,根本就是笑话,还写什么诗啊,有辱你的博士身份啊,巴拉巴拉,没完没了。看看,这种挑剔成瘾的人是不是有病? 说老夫的诗不押韵,你有根据吗?你的根据就一定是对的吗? 写近体诗当然要押韵的,现代人写格律诗押什么韵?内行人(如王力、朱光潜、钱玄同等)都提倡按普通话语音押韵。有人偏偏喜欢用平水韵,那也没毛病,你喜欢平水韵,你按平水韵押就是了。为什么非得要求别人都按平水韵押呢? 押新韵,新韵有多种韵类划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你怎么有底气随便说别人押得不对?这世界有一个现象,越是无知的人越是出奇地自信,他们的口头语就是:你“根本”如何如何,你这“绝对”怎么怎么。 其实,诗歌押韵,就是为了读起来悦耳动听,实现声音的回环美。 押韵有严格的标准,也有宽松的标准。标准严格,声音美的程度高些;标准宽松的,声音美的程度低一些,仅此而已。写诗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抒情达意吗?抒情达意再加上音律美的装饰,锦上添花,如此而已。 再说了,普通话虽然已经很普及了,但中国有七大方言区,不同方言区的人对某些发音的感知能力是有差别的。比如,北方人耳朵里“书”和“鱼”完全不同韵,“灰”和“衣”差别也很大,但南方人听起来会觉得完全押韵;湘方言区人的耳朵里,“男人”和“蓝人”是没有区别的;山西内蒙很多地方,“en、eng”“in、ing”也是可以划等号的。这本是音韵学的常识,即便不懂音韵学,聪明人也能察觉到这样的事实。诗人写诗难免会受到方言方音的影响。大家写诗,尽量按国家统一的普通话语音押韵,应该是最合理的。如果,有人受方音影响,与普通话稍有出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诗人感到顺口、悦耳就可以了。 押韵,信什么?首先要信任诗人自己的语感和耳朵,而不是相信与你的语感差别很大的什么韵书!这不是很简单的常识吗?鞋是不是合适,用自己的脚试试,比用尺码丈量更靠谱,是不是这样呢?有的人脑子被某些教条牢牢控制住了,忘记了写诗为什么要押韵,他们认为必须按照某本韵书押韵才是对的,他们从来不会、也不敢思考他信奉的那本韵书是不是科学合理。这就是典型的愚昧、迂腐,跟离了尺码就没法买鞋的“郑人”一个出息。 就这种脑子和见识,你自己乐意遵奉你的尺码,遵奉就是了,老夫从来不干涉你,不说你的不是。可是,你为什么却要求老夫得学你,买鞋要按尺码,不能用脚试呢,押韵要按你认定的韵书,不能按别的韵书呢? 老夫押韵跟你的知识不一样,你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是不是有病啊?你的押韵知识就是唯一正确全面的?你对汉语音韵学了解多少,你哪里来的自信?就敢到处指责和干涉别人的诗作? 对格律知识一知半解的格律控,别横行霸道了,行吗? 押韵,首先要懂押韵的原理和押韵的目的,其次,从根本上说,要相信自己的语感和耳朵,而不是抠索死板的本本,这一点儿常识,总该懂吧? 你们把某种韵书当金科玉律,说穿了就是功名利禄思想在作怪,就是想着靠遵循某规则写几首所谓的诗,去博个功名、登个纸媒、比赛获个奖什么的,你们那点儿心思和追求,我充分尊重!但也提醒你们,老夫在头条上写点儿诗,不跟你抢进士指标、不跟你争纸媒刊登机会、更不会夺走你的诗歌大赛头等奖N等奖。老夫写诗跟你们没有一毛钱关系,你们能别挑剔、嘲讽老夫的诗作吗?求求你们了!格律控们!! 当然啦,你们要敢继续用残缺的认知挑剔老夫诗作,那老夫就敢继续用正确科学的知识怼你们!继续给你们上麻辣酸爽课,免费的! 要当格律通,莫做格律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