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探奇】乌石山志-瓣香堂

 高山仙人掌 2021-11-21

瓣香堂

图片

在神光寺后。国朝康熙间邑人林佶详《人物》。建,祀宋曾巩,今兼祀郡人曹学佺、字能始,侯官人,万历乙未进士,官南京礼部尚书。丙戌秋殉节于西峰里第。著有《十二代诗选》、《名胜志》、《石仓集》诸书。陈一元、详《人物》。徐。字兴公,闽县人,万历间布衣。著有《鳌峰集》、《红雨楼集》、《徐氏笔精》、《榕阴新检》诸书。道光二十年修。林佶《瓣香堂别馆记》:“福州城中三山,乌石最大;乌石三十六奇,道山亭最著。然自南丰作记,至今六七百年,灭没烟蔓间,无有踵其事而增胜者,盖亭之废久矣。其遗址为寺观所割裂,垣墙所屏蔽,好事者无从问之。予家去山麓半里许,面势正直道山亭,顾自少至今,未尝过其址,则因其迹之隐而亦不之求也。今春,偶与儿辈谈山北诸胜,青儿盛称蟠桃坞之奇。予往寻之,见众石峥立,多宋元人题刻,为粪壤秽蚀几尽。眺览循北隅南,面墙而已,因废然返。及夏五,有崧上人者从武夷归,予偶询之,上人指桃坞南墙即道山亭址,有磨崖石存焉。因谓予:“君欲复之,当为君割片石矣。”遂亟登访焉,果得篆书三大字如上人言。缘其址,则冲天台在其左,天章台在其右,历落嵚崟之胜及城内外,山川、井邑、宫室、田庐、江航海舶,果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矣。予遂缮垣以蟠桃坞,洗剔前人题刻,择其旁地,取陈后山语作瓣香堂以奉南丰,盖道山以此亭而名,而亭以公文而重也。然刘后村去公时未远,其题道山亭时,乃谓“能读曾碑有几人”者,何哉?岂公之文章流行如江河,昭揭如日星,而人犹有所未知也耶。毋亦其湛深经术之气,在寻常行墨之外,其真知而笃好之者,果未易得其人耶。然吾观后山“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句,其郑重推挹如此,则当时能读公文者,已不可谓无人。及百年而紫阳文公喜读公文而慕效之,最后而晋江有遵岩王子者出,为文一禀于公,瓣香之传于是益远,特在今日未见其人耳。然予以为公之文具在,而公所尝游览之迹常存。今者,幸属于予以显于世,则乌知其不与予平日私淑于公者,有默相感应者耶。他日堂成,携公文与遵岩子之作,从容讽诵于泉石间,自署其名曰'道山亭长’,未敢谓能读公文,庶比于瓣香于公之人之后,或不为后村之所重慨也,是堂与亭,将争奇于道山麓矣。”汪士鋐《题瓣香堂图记》诗:“瓣香在何处,千古曾南丰。南丰有遗碑,道山亭之中。碑亦不可见,亭亦为一空。鹿原好古士,家在道山东。幽寻访遗迹,褰衣苍莽丛。断岩多题名,嵚崟字画工。手摩再三读,感慨情何穷。乃为辟故址,乃为考新宫。暗诵道山记,一日书一通。上言水陆险,下言光禄功。谓此像仙山,开天凿鸿蒙。登台恣眺望,城郭云朦胧。亭荒山亦废,斯文无两雄。谁知数百年,胜事重相逢。前贤畏后生,出语羞雷同。当年第一手,岂让六一翁。请君镌新文,双碑待磨硥。更署道山长,私论亦至公。披图当卧游,仙裾引天风。”查慎行《瓣香堂》诗:“宋时道山亭,创自程太守。南丰与作记,脍炙人在口。从此此亭名,遂为曾氏有。历年经八百,颓废来已久。鹿原嗜古人,寻碑攘榛薮。擘窠三大字,云出林希手。其字今幸存,其人无足取。大哉复古义,义取别贤否。筑堂名瓣香,欲以妍蔽丑。在昔陈与曾,同时实师友,子今生末世,独立嗟无偶。私淑夫岂徒,行将奉箕帚。庸非学问力,即事期不朽。我昨游三山,探奇意多负。银袍者谁子,曾解读书否。”翁嵩年《瓣香堂》诗:“瓣香何日拜南丰,朴学新编感慨同。片石残碑已零落,漫劳图画敢言工。道山亭上忆曾游,满地榕阴六月秋。二十年前如隔世,依稀想像此林邱。”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乌石山志》由清代郭柏苍、刘永松纂辑,黄宗彝、郭柏芗参订,分宸翰、名胜、古迹、寺观、祠庙、第宅园亭、石刻、人物、仙释、志余10卷,全书31.3万字。主要介绍乌石山的自然风貌、人文事迹、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