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漏或称耳溢液,是指外耳道积聚或流出液体,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耳漏的性质可不同,有的如油脂(脂性),有的为浆液性或粘液性,亦有脓性、水样或血性等,有时为混合性。外耳道、中耳或其周围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创伤、肿瘤等都可引起耳漏,但以炎性病变所致者为常见。 ![]() 少量黄色或棕褐色油脂样稀薄液体积附于外耳道,多为耵聍腺分泌物。淡黄色、透明、稀薄的液体,多为中耳粘膜浆液腺分泌物或从血管中漏出的血清,可见于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抽吸液及鼓膜置管后的溢液,或中耳炎好转期;若此种性质的液体量较多,且持续不断地溢出,多为变应性中耳炎。胶水样溢液,多为中耳粘膜粘液腺分泌物,常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溢液较多者,多见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若脓液不多而具恶臭者,应考虑胆脂瘤的可能。耳及颅脑外伤或手术后出现量大水样溢液者,多为脑脊液耳漏。有血性溢液者,应考虑大疱性鼓膜炎、耳外伤、部分中耳炎、颈静脉球体瘤或中耳恶性肿瘤等。总之,根据耳漏的性质、量的多少、时间久暂、有无臭味等,可对病情作出大致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