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风筝的传承人--孔氏三代人 小序 您参观过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吗?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九是阳数的最高数,即单数最大的数。 北海的九龙壁是我国现有三座九龙壁中最有特色的一座,两面有龙,升降各异,互不雷同。该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 用琉璃瓦砌成,高5米,厚1.2米,长27米。 您又见过绘在风筝上的九条龙吗?不仅如此,风筝上,还同时绘有一百个活泼可爱的小童子,正在舞动九条龙,上下翻腾,那栩栩如生的龙和童子的灵气,摄人心魄,令人震撼。这就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由风筝大师孔令民先生在1980年制作的百子龙灯风筝。 由此,慢慢道来,曹氏风筝的传承人--孔世三代人和他们的风筝。 曹氏风筝的缘起 曹氏风筝,源头在曹雪芹,属于宫廷风筝。而近代曹氏风筝,要从一个姓金的人说起。 金福忠,原名金毓棠(1889年——1978年),正黄旗人,是“宫廷风筝”爱新觉罗·惠敏的第六代传人。他曾在朝中任“供奉”一职,主管皇宫中扎制风筝、描绘宫扇等扎彩事务。由于他扎彩技艺精湛,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故赐名“金福忠”。 金福忠是孔祥泽的远房二舅。孔祥泽十一二岁时,金福忠常带他去放风筝并教他制作风筝的手艺。由于金福忠先生的祖辈已无从查到,大家就都认为:近代“曹氏风筝”的第一代是金福忠先生,第二代是孔祥泽先生,第三代是孔令民先生,第四代是孔炳彰先生。从孔氏家族来看也算是三代世家,孔令民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孔祥泽先生 孔家与曹氏风筝结缘始自1943年。当时,正在上大学的孔祥泽师从日本籍美术教师高见嘉十。高见非常喜爱风筝,并且曾在琉璃厂订购过哈氏风筝。他一直想做一些有关中国风筝的研究,并让孔祥泽帮其搜集资料。一天,高见从一位叫金田的日本人处借得一册专讲风筝的书,嘱孔祥泽速来阅读。此书是曹雪芹遗著《废艺斋集稿》。 早先,“宫廷风筝”的传人金福忠,常带孔祥泽放风筝并教他制作手艺,在继承了《宫廷风筝图谱》的技巧后,孔祥泽后来又将抄录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与金福忠先生的《宫廷风筝图谱》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比较,发现两书图谱不同之处就在于,《宫廷风筝图谱》里面有“龙”和“凤”等图案,而《南鹞北鸢考工志》虽没有“龙凤”,但其他图样更为详细,可以借此区分“宫廷风筝”和“民间风筝”图谱的不同。见到《南鹞北鸢考工志》后,孔祥泽即致力于曹氏风筝的整理、研究、复制和推广,六十多年始终如一,深得其精华。他按照“曹式风筝”扎、糊、绘、放的四种技艺,认真进行了谱制,并用于风筝的实践制作,获得成功。终于将曹氏风筝艺术继承下来并传之后世。 曹氏风筝的最大特点是把南北风筝技艺有机结合。这也正是曹雪芹取名 “南鹞北鸢”的原因。孔祥泽在《扎燕正倒图绘形由来及其使用底色之变化》一文中写道,曹雪芹对风筝的改进包括拟人法、意匠画法、变软翅法为硬翅法,并将其与扎燕造型结构结合起来,使北方风筝有了一大革新,“京师业风筝者无一不以扎燕为宗,占领市肆历二百余年不衰。” 孔令民先生 曹氏风筝第二代传人。出身世家,爷爷是清政府陕甘督办,父亲熟读四书五经。孔令民中学没毕业就挑起家庭的经济重担。偶然的机遇,他的父亲抄写了曹雪芹风筝图谱《南鹞北鸢考工志》,但是手稿在文革期间被毁于一旦。在父亲的熏陶之下,孔令民凭借精湛的手工艺,在风筝界享有盛名。他的风筝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带着风筝走出国门。 孔令民先生忠实严谨的继承曹氏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 曹氏风筝的代表作是燕子风筝,而且每种燕子都有自己的讲究:肥燕是雄健有力的雄燕、瘦燕是能歌善舞的雌燕、小燕是天真的小孩、新燕是弱冠的少年,还有比喻夫妻的比翼燕、象征长寿的耄耋燕,各个燕子的图案花纹也各有不同,非常精美。 那本《南鹞北鸢考工志》已失踪半个世纪,而孔令民与父亲凭借记忆和复制,出版了《曹雪芹风筝艺术》。该书被评为2006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这本书,由孔令民的父亲孔祥泽先生口述,孔令民和孔炳彰收集整理而成。《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除了本身的学术、艺术、历史、文化价值外,图书的整体书籍艺术设计是最引人注目和值得称道的。书籍设计理念的新颖、独特,装帧形式的古朴、典雅,以及书籍整体凝聚在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艺术美,是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的主要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曹雪芹风筝艺术》的学术、艺术、历史、文化的价值,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必将继续大放光彩。 孔炳彰先生 “曹式风筝”已经传到了孔家的第三代传人孔炳彰手里。从小就受熏陶,对风筝很感兴趣。大学毕业后,表示想学风筝制作,这让父亲孔令民和爷爷孔祥泽十分高兴。从1999年开始,孔令民开始正式教授孔炳彰学习风筝制作。从素描开始学起,这个年轻人踏踏实实钻研曹式风筝艺术,进步很快。孔炳彰很给父亲争气,学得很快,自己独立设计的风筝已经开始获奖。 关于费保龄先生和他的风筝,在请看看传统风筝的精品(四)中,已经有过介绍。 费保龄先生是著名民间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与孔祥泽相识,并开始与孔祥泽合作。根据《南鹞北鸢考工志》整理复制曹氏风筝,致力于北京扎燕风筝的研究与创作。代表作品 有《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曹雪芹风筝》等。许多件风筝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一起欣赏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孔氏三代人的传统风筝精品。 在这里,还要特别推荐: ①刘玉林先生的帖子。《时代巨作,九龙百子》。他不久前专门拜访了风筝界泰斗孔祥泽老先生,帖文中还配发了非常精美的百子九龙风筝照片,十分难得,此作品由第三代传人孔丙彰先生制作,与孔令民先生的同类作品都堪称时代巨作。请大家认真看看。 ③闲野先生的帖子,介绍《曹雪芹风筝艺术》 要想真正学习一点东西,唯有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心怀敬畏,老老实实的学习才是,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 本帖文稍长了些,请鸢友谅解和支持。多谢了。 希望看到建议和意见的回帖,拜托。 原帖发表在阳光风筝驿站 ![]() |
|
来自: 泰山taishan > 《中国传统风筝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