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南唐宰相冯延巳一首惆怅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句句沧桑消沉,结尾14字却十分治愈|下阕|李煜|宰相|冯延巳

 qiangk4kzk8us4 2021-11-23

文/ 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中间是一段乱世。

但政治上的混乱,往往却意味着文学的兴起,这一次也不例外。

五代十国的混战之中,出了一位皇帝、一位宰相。两人用自己的文学成就,硬生生推着“词”这个文学体裁向前走了一大步。

皇帝当然是李煜,而宰相嘛,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角——冯延巳

宋朝初期,《钓矶立谈》这本书里评价冯延巳,“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

这篇文章,就来欣赏一下冯延巳最著名的一首词,这首词选入了《宋词三百首》,也是各版本语文课本的常客。

但这首词又很特别,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

少年时读到他的浪漫,被里面的词汇所吸引;

中年时读到他的“愁”,被他的人生经历打动;

晚年时,则读到他的平淡与隽永,有对其沧桑的感同身受。

【诗篇】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五代南唐·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诵析】

词起笔是一个反问句。

谁说,我心中的愁绪已经被抛掷了太久呢?

词人心中自有答案,那就是:愁绪在心中,从来没有被抛掷过。

很有些“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味道。

这第二句,便是词人给出的答案。每每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心里的惆怅还是依旧如是。

因为心里有那么多的惆怅,所以没日没夜的喝酒,对着春天烂漫开放的花儿,借酒浇愁,宣泄自己的愁绪。

都说愁能断肠,能让人形销骨立。如今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明白这种力量的恐怖。铜镜里的自己,不可自抑的消瘦下去,一天不如一天。

下阕,在家里待不住了。冯延巳从院子中出来,去到了近郊的一座小桥上。

河岸春草青青;堤上绿柳垂阴。

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不禁自问:

为什么?为什么每年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愁绪涌进来,萦绕在我的心头呢?

想问题想到深处,很容易就忘了时间。

独自站在小桥上,任微风拂面,钻进宽大的衣袖;苦思冥想,终究还是没有结果,于是就慢慢地踱步回家,愁眉紧锁。

就在这时,看到原本黑漆漆的地上泛起亮光,多么熟悉的亮光!

回首望去,一轮新月从如烟朦胧的林中升起,照耀着自己的回家的路,映出长长的影。

也照耀在自己曾长久伫立的小桥上。

这首词的下阕,有一处变化隐藏得很巧妙。

时间的变化。

词人去小桥时,还是白天的光景,所以能看到青草绿柳,缠绵河岸;等到他走,就已经是月出平林,夜色如漆了。

可以想象,词人承受着满袖满身的春寒料峭,在河上站立了多久。

由时间的变化,词人心绪之纷乱、愁绪之厚重,也就跃然纸上,无须言表。

【空青语】

参考冯延巳所处的时代环境,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他此刻的愁绪。

赵宋崛起,南唐建立之初就处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乱世之于文人,本就是惆怅的、忧愁的。

冯延巳这首词的魅力,在于将自己的惆怅化入自然之中,将主题从个人升华到世界。

惆怅永恒、忧愁永恒、孤独永恒。

词作遂常读常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孤独者、惆怅者。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