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业如何设计,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成长?

 大奔h1wmjlcm1r 2021-11-24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

引言

解决作业问题需要理性地去思考作业在学习链条中的价值,进而将作业与备课、课堂教学等常规工作有效融合,整体推进课程变革,而不是单纯地规定作业量、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

图片

二十多年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着“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变革,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为什么作为学生学习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问题却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从作业目标来看

大部分作业对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不同水平学生的基础存在“照顾不周”的现象,一般来说,布置的作业或高于课程标准,或采用简单粗暴的 “一刀切”形式,给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

从作业内容来看

大部分作业是以机械抄写和简单练习为主,以单科作业为主,这些作业可以说是毫无思维含量,学生觉得无趣、无味、无用;这种刻板化、机械重复、重数量轻质量、重竞争轻合作的作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是浪费时间,兴趣就是这样消失殆尽的。

从作业形式来看

绝大多数作业以书面为主,缺少实践性,缺少综合化、立体化、项目化的作业,缺少作业与生活、与社会以及与自然的融合。从作业设计角度来看,作业一般是从练习册、测试题、课后题等现有的习题中指定,即停留在了 “布置”的层面,缺少 “设计”的环节。

从作业效果来看

各种作业训练中,程序化的解题思路不断固化学生的思想,消解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作业变得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更不要提学生对于作业的兴趣了。

作业本身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育活动之一,那么作业怎样设计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图片

1

//  尊重学生差异

同样的作业,对于能力优秀者可能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这些练习是毫无价值的;可对于一些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也是毫无价值的,因为他们基本不会做。

怎样规避这种情况? 教师要知道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情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面对作业能够具有选择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爱且擅长的部分。

2

//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

教师要敏锐地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功感。

例如,语文课上,考查学生 “词语理解”这个目标,可以这样设计:运用新学到的3个词语创编一个情境故事; 随后难度增加,在这段话中用5个词语、7个词语……由学生自主决定选择哪个层次的难度。这样,任务就有了挑战性,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量力而行”,都能获得一种归属感。

3

//  设计具有完整情境性的作业

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联系,与其他学科之间也发生联系。

如小学数学作业,学习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看看自己家的房产证看一下住房面积,然后实际测量一下房间面积,对比之后你会有什么发现? 试着分析存在的问题。

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远远要比 “做第几页第几题”印象更深刻。不仅让学生明白学科学习与生活是有联系的,更能领略到学科学习对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4

//  设计具有综合性的作业

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之间、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之间、科学学科与劳动技术学科之间本来就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但都被大多数教师忽略掉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融合各个学科设计作业,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例如: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绘制学校的植物地图,发现二十四节气下植物的生长变化;绘制一处学校景点,并为其命名,写出导游词;统计整理家中近半年的水费、电费、燃气费,在数据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分析、改进。

类似这样的作业,似乎看起来是比较麻烦的,但每一项作业内容就类似于一个项目,让学生学着运用所学的知识“做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进而实现学习的真实发生。

5

//  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失去了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缺乏创造性和实践性,不会触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还会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这样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性小组作业——设计未来停车场。完成这项作业的基本前提就是先发现当前停车场存在的问题。如何得知这些信息呢?那就要进行有效的实地勘察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创意设计,甚至要针对有关问题咨询专家,获得专业知识等;作品完成后,还要对自己的创意设计进行推介,设计中英文的推介词。

表面看来,这项作业对于考试来说没有什么作用,但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过程中的真实完整经历,恰恰就是自我建构、学会学习合作、不断提升能力和人格的过程。

6

//  作业展示与评价活动

一般来说,作业从 “产生”到 “终结”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教师布置(发起任务)—学生作业(完成任务)—教师批改反馈(检查任务)—学生纠错(修正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看似双边活动,有效配合。实际上师生缺少实质互动,学生之间只以 “对错”论成败,优秀者之间没有沟通和分享。

如果我们尝试改变作业评价的主体,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作业展示与评价,会不会因此实现学生之间的对话呢?

01

作业展示是一种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分享,学生在作业的交流中相互启迪,在作业的比对、品评中更清醒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提升自己。

02

作业展示能促进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发现别人的优点,真诚地为别人指出不足或错误,甚至是帮助别人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是思维的有效参与。

03

作业展示是学生相互学习的一个平台,尤其是对于自主选择性的作业内容来说,是学生之间彼此悦纳和欣赏,进而实现学习的过程。

04

相同的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主体来考查和训练学生不同的能力。这是产生更高思维对话的基础。

要真正实现作业展示的价值,需要建立作业展评长效机制。作业评价结果也应该成为教师了解学情、展开备课的主要依据。

图片

没有比作业更为常态的教学行为了。通过作业展示,教师能够深度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各种情境下的知识运用情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判断和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基于此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总之,作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回归学习的本质——相信我们的学生,探究学习发生的过程,从课程的角度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保障和提升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进而从整体上统筹和设计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业问题,减轻学生负担。

来源丨《课程教学研究》,原文有删减

作者丨纪成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小学部校长,特级教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