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五一)临证谈越鞠丸

 火帝养生_WSH 2021-11-24

《丹溪心法》:“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

“凡郁皆在中焦”。

六郁之病怎么来的,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当化不得化,这就是传化失常得来的病。升降的部位哪哪里?当然,五脏六腑都可以升降,升降的枢纽在哪?核心在哪里?在中焦脾胃。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变化的场所在哪里呢?也是脾胃。传化失常,传化的场所在哪里呢?也是在脾胃。也就是说六郁的病位在中焦脾胃。所以《丹溪心法》说“凡郁皆在中焦。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越鞠丸证的病位是在中焦脾胃,而不在肝胆。

当我们把柴胡剂和越鞠丸进行比较,突然就明白了。

越鞠丸证与四逆散证、柴胡疏肝散证、逍遥散证等这一类的柴胡剂的区别,并不在于六郁与气郁、肝郁的不同,而在于病位的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病位不同,我们就可以区别使用。

我们反回去看易思兰的那一则医案,《易氏医案》:妻,卧病三年,身体羸瘦,畏寒,战傈后发热,得汗始解,脊背拘疼,腰膝软弱,饮食不进,进则肠鸣作泻,心虚惊悸,胸肋气胀,畏风畏热,头眩目昏,月信愆期,莫知其病之原也。先投以和中畅卫汤三剂,而肺脉浮起,胸次豁然,诸证顿减。继以清中实表,固其腠理,月信太行,久积尽去。表里皆空,用阴补固真之剂,并紫河车丸。日进一服,月余全愈。

为什么不用柴胡剂而用的是越鞠丸。原因主在这里,因为病位的不同。他是立足于中焦,从中焦去治的这个郁,就是要让当升的升,当降的降,当变化的变化,就是让传化正常而已。这样三剂过来,气机一流通,体内的气机升降出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诸证顿减。

诸证顿减的原因在于气机的升降出入在恢复,我们再反思,我们治疗这个郁证不从中焦入手而从肝郁入手,这个病人有没有肝郁,肯定有,而从肝郁入手,能不能让病人诸证顿减,能不能把病人体内的气机打开呢,不能,不从枢纽上来是做不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