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德勒心理学:人生唯一的枷锁是“心灵不自由”

 新用户ezm 2021-11-25

人生有很多枷锁,时间、金钱、权力……

在生命的终点,可怜的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带不走。一想到这个悲惨的结局,人生的很多枷锁都显得极其微薄,什么北京户口,房子车子,统统靠边站吧……是

如果有来世,如果三维存在只是一场沉浸式的体验,那么人生唯一的枷锁便是心灵的不自由。

阿德勒心理学的整个理论体系,都是试图把人从这些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心灵重获自由。

心灵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

从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人是过去的产物,你是谁可能跟你的原生家庭,童年经历分不开关系,过去发生的一切决定了你是谁。

可是在阿德勒看来,过分关注过去的创伤经历,可能只是给当下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就拿社恐来说,见到陌生人会脸红、紧张、焦虑,如果只关注这些不愉快的体验和经历,你是可以心安理得死宅到底了。

创伤是真实存在的,不愉快的体验更是如此真实、令人恐惧。想要获得心灵的自由,拥抱更完整的生命体验,你就需要拿出勇气来,直面过去的受过的伤害。

反过来,用创伤经历来包裹自己,可能只是缺少勇气的借口罢了。

心灵的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

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不外乎三样东西,不分种族、不分文化,我们终其一生渴望的不外乎“选择的自由”,“掌控的能力”,以及“被他人接纳”的归属感。

阿德勒说,人的大多数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正因如此,人的大多数幸福也是来自人际关系啊。

可是在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中,困扰我们更多的问题是,分不清你我的关系,缺少边界感。大多数人要么被他人干涉,要么无法抑制自己干涉他人的冲动。比如热衷逼婚的父母,为孩子学习成绩发愁的家长,都是没有进行课题分离。

谁承担了选择最终的后果,那就是谁的课题。比如子女选择不结婚,最终是子女承担该选择的后果,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意识到这是子女自己的人生课题,那么就属于干涉他人的生活了。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黄金法则叫:“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论语中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别人干涉你的生活,那也请你先不要干涉他人。

可是这条黄金法则反过来反过来就有点精神失常的嫌疑了,别人一定会用你的方式对待你吗?你对伴侣忠心,你的伴侣就一定不会出轨吗?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有一个我很喜欢的观点,是关于爱的。在阿德勒看来,“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大概是最成熟、最理性,也是最自由的爱。

第三个心灵束缚来自未来。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更好的自己,“现在的我”还没有那么好,所以寄希望给未来。

可是人一旦意识到“现在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自卑便发生了。

值得庆幸的是,自卑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它有很重要的正面意义。毫不夸张地说,自卑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最核心驱动力之一。当你意识到“还不够好”的时候,改变即将发生。

然而,心理学家发现,没有人能长时间忍受自卑感。如果你任由自卑情绪在脑海里横冲直撞,最后消耗掉的,不仅仅是你的自尊,还有可能会深陷抑郁。

人类的任何情绪都有两面性,快乐的情绪让人舒适但同样让人放松警惕,恐惧让人紧张但促使你尽快逃离危险。

从功能上讲,情绪往往是行动最显眼的路标。消解自卑感最好的办法是行动起来。

如果你因为嘴笨而感到自卑,那就去精进演讲与口才,如果你因为长相普通而感到自卑,那就去努力减肥学习形象管理。

总之,感觉就像一个邮差,好的感觉和坏的感觉都是为了告诉你一些重要的消息。

倾听自己的感觉,不要让任何一个辛苦送信的邮差白跑一趟。学会解读感觉的正面价值,用行动来化解负面的感觉,未来正在脚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