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多数人都需要的栀子豉汤

 新用户35795230 2021-11-25

仲圣栀子汤系的代表方是栀子豆豉汤,主证是失眠。


病因很多,诸如感冒、喝冷饮、日晒过度等等。


能睡着表示心肾相交;不能睡表示阴阳不交、心肾不交。


阴阳不交:西医讲法,交感神经不能切换到副交感神经。


心肾不交:肾中水气上升与下降的心中火不能相融合。


如果夜不能眠,心里烦,觉得胸口怪怪的感觉,很可能是得了栀子豉汤证:心的火气与肾的水气在体内相撞。


向上的肾脏水气,与向下的心脏火气(心→小肠→命门→煮肾水)相撞,有下列身体感:胸口正中、食道处感觉不舒服。


这种情况很常见,栀子豆豉的结构搭配其他药物,效果很好。


天很热,身体排热机能不够用时,胸腔里会堆积、憋住、闷住太多热气,也会引起栀子汤证。

《伤寒论》原文: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姜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桂林本记载:栀子干姜汤主之,宋本记载:栀子豉汤主之。


按我理解,这两个方子可能都对,只是层次之别:
1、虚烦不得眠,用栀子干姜汤,用栀子泻去心火就不烦了,不用交通心肾,不必用到豆豉。
2、有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的症状,用栀子豉汤,使心火与肾水之气能对穿而过,心肾相交,让人能够睡着。


因此,不妨理解为:
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栀子干姜汤主之。
其中,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其中,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其中,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为什么是虚烦?
明明是热证,是用清火药把热泻掉,是实证,怎么会是虚证?


这与仲圣对虚、实二字的使用习惯有关,仲景用“实”指体内具体有形的东西,除此之外皆为“虚”。


栀子豉汤证是“觉得胸口有一坨怪怪的感觉”,并没有具体肉体上的对应,属于灵魂层面的病,自然归类于虚证。


虚烦不得眠,对应的是栀子干姜汤。

平时会睡着,现在却是一直睡不着,脑海中一直在想事情,想了一件又一件,然后觉得不用想了,可还是在想着,一件又一件,心理上又不会特别讨厌,因此不会很难过,这样的“烦“就是栀子干姜汤证的虚烦,是“微烦”, 不是剧烈的烦,不需要交心肾,用栀子加干姜。


用姜镇住脾胃,以免栀子把脾胃弄虚。


如果脾胃不虚的话,一味栀子就可以搞定,用9克栀子煮水,就会觉得心变懒了,不想去想事情了,就睡着了。


剂量也不必大,每次就煮一次份,不用煮到3碗。


栀子干姜汤:栀子9克、干姜9克,煮一煮喝下。


栀子豉汤:也是9克配9克;剂量随意,轻剂也有效。


一旦脾胃之气、元气不够时,就不能收摄别的地方的阳气,于是热气会一直上浮,脾胃之气则虚冷下陷,形成栀子干姜汤证。


栀子干姜汤证和心肾不交无关,而是虚热上浮,脾阳下陷。


用干姜镇固脾阳,用栀子降虚热。


没有心肾不交的问题,也就没有心中懊憹的症状,只是感觉身体热烘烘的,心中微烦;也没有胸口的感觉,只是觉得热气飘飘的,像喝酒喝到上喉的感觉(喝酒时人已醉茫茫,故不知烦),此时人还很清醒,所以会觉得烦。


“心中懊憹”是什么感觉?
宋本有云“心懊憹如饥”,意思是:
心中懊憹时,会有饥饿时胃里会有的那种感觉。


很饿时看到美食,又没机会吃时会有胃酸好像在刮胃的感觉。


这个“好像胃酸在刮胃的感觉”就是“懊憹”的感觉。


有些医家看到“心懊憹如饥”,以为饿的不是心,应该是胃,
故认为心懊憹如饥应改为心下懊憹如饥为宜,——其实不然。


有体会的人就会知道,的确是心这个地方在懊憹,肚子很饿时,食道这个地方让人有那种胃酸分泌,胃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还不能理解,那可以想象吃到很辣的生大蒜时的感觉。
那样的感觉的确就是心中懊憹的感觉。


栀子豉汤的主证很好判断,不会和其他汤证,或是胸口绞痛、胸痹混淆。


如果胸口不舒服是由痰饮引起的,那是和有形肉体有关,会因身体动被扯到,而有扯痛或闷的感觉。

栀子豉汤证的痛是虚邪,那一团不舒服的感觉是意识意念上的,它会随着肢体的移动而移动,但不会因身体动而扯到。


通常吃一服,病就会好。

图片“烦”证鉴别
栀子豉汤证是有热闷在胸口下不去,这时候,人往往喜欢喝热开水,喝开水后热动了,人就会感觉舒服点。


所以,碰到“要喝热开水才会感觉舒服点”症状时,还要多问些辨证点。


旋覆花汤证有个症状“欲饮热“,意思就是喝热水会比较舒服,旋覆花汤证还有一症状“常欲蹈其胸上”,喜欢胸口被踩来踩去的。


旋覆代赭汤证的人,吃东西时,
好像胃里有一口气顶住(塞住)吞不下去,要慢慢的才能吞下去,栀子汤证的人,心中有懊憹的感觉,不管有没有吃东西,都脱不开胃酸的灼痛感、刺痛感、磨擦感。


黄连阿胶汤是少阴篇最代表性的中医的安眠药之一,它的“烦”是睡不着觉的同时感觉到躁了。


栀子干姜汤证的烦,只是让他觉得:心怎么都不闲下来,歇一歇吧!


栀子豉汤证是心里头想事情睡不着的同时,胸口会感到有点不舒服。


黄连阿胶汤证的“烦躁”,是一面想事情一面在想每件事情都觉得很不爽快,觉得为什么还在想,该睡了,就是想事儿的同时有不爽的情绪。


烦躁的“躁”,也可以是身体的躁动。


栀子干姜汤证的人大剌剌地躺着,不动或不想动,就是觉得自已怎么还没有睡着。


栀子豉汤证的人会胸口不舒服,会翻来翻去或反复颠倒。


黄连阿胶汤证的人可能真的在床上动来动去,很清楚的有心中不爽的感觉。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烦热:这个热可能是体温上升引起的,毕竟是感冒还没好的延续症状。


当感冒病邪在体内时,豆豉能把肾气充塞全身,并把病邪逼出去。


烦热的热,可能是感冒未愈尚有发热,也可能是杂病引起的。


胸中窒是食道部位有闷闷的、塞住的感觉。


因此,栀子豉汤的身体感可能是懊憹,也可能是烦热、胸中窒。


有形食道发炎时,用栀子甘草豉汤,用生甘草(生甘草消炎,炙甘草补气)


吃东西时,如果觉得食道吞咽有灼痛感、不舒服、或食道炎时,或吃火锅、红豆麻薯灼伤食道或喝酒引起食道出血…等等,凡食道灼伤而有胸中窒感觉时,就可以用栀子甘草豉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