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羲门资深专家颜跃辉医案:糖尿病治疗据证立法,辅以活血化瘀,疗效方高!

 伏羲门 2021-11-25

编者按: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一亿。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果不能做到膳食合理、控制饮食,药物再好也是枉然。

不论是健康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是有共同标准的:粗细粮搭配、低脂低盐、少摄入添加糖的食品、合理摄入优质蛋白、多吃蔬菜等等,只有坚持控制饮食,才能更好地防治糖尿病!

姓名:谭某

性别:男  

年龄:46岁   

就诊日期:2021.3.16

主述:双下肢麻木胀痛1年

现病史:自述1年来双下肢麻木胀痛,久走不利,多处求医查出腰椎间盘突出,但治疗无效,故前来求治。

刻诊:体格壮实,面色潮红,口渴,思冷饮,趺阳脉博动减弱,双下肢稍浮肿,血糖17.9mol/L,便秘,入睡难,口中有浊气,腰痛,阳萎,舌质暗红,苔厚黄腻,舌下静脉迂曲,双脉弦滑浊,双寸上1级,双关浮动,双尺沉涩。

西医诊断: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阳萎,下肢动脉硬化症

中医诊断:消渴(痰瘀阻络,湿热下注)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活血化瘀止痛

初诊: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四妙散

处方:柴胡3,黄芩1,法半夏2,赤芍2,枳实2,桃仁2,桂枝1,茯神2,芒硝2,水蛭1,酒大黄2,丹参2,鬼箭羽2,苍术1,黄柏1,苡仁2,牛膝1,水杨梅根2,30付。

用法:温开水冲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进一步查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管B超,肾功能,坚持运动,做好饮食管理。

二诊:4月20日复诊,面色潮红,口渴已减,双下肢麻木胀痛已明显减轻,浮肿已消退,在某三甲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1.2mol/L,B.S12.6mol/L,血管彩超显示,双下肢A硬化症,脂肪肝,高血脂。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舌下静脉曲张明显,双脉弦滑浊,双关动,左尺沉滑稍涩。

处方:原方加黄芪2包继续吃30付。

三诊:5月25日患者无明显症状,行动自如,二便调,性生活正常,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舌质暗红苔薄白,舌下静脉瘀曲,双脉弦滑双关稍浊左关双尺稍沉细涩。

处方:黄芪3,桃仁1,红花1,当归1,川芎1,赤芍1,生地3,桂枝1,茯苓2,丹皮1,水蛭1,地龙1,丹参2,石斛1,牛膝1,鸡血藤3,鬼箭羽2。继续调理2月。

2月后随访身体恢复正常,建议明年继续调理,并以血府逐瘀丸,金匮肾气丸维持,定期复查。

//  医者语录 //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之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其病国医早有所载,自《内经》以降,多崇辨证论治,每多获效。

然于金元,河间学派力主阴虚燥热说,如其多次批评“腰肾虚冷”而用燥热之谬,“岂可以燥热毒药助其强阳而伐衰阴乎?”

张子和更直接地批评肾气丸治消渴之法:“以八味丸治消渴,水未能生而反助火也。”这种治疗上的偏执性,至清代温病学说的鼎盛,愈演愈烈,以至医者论治消渴,多重于阴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如邹滋九在《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按中说:“三消一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

此类观点,对后世影响颇深,终成偏执阴虚燥热论治消渴之流弊。近代多医籍和教材,在论及消渴证时,也多执阴虛燥热之说,据肺燥、胃热、肾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清热润肺、清胃养阴、滋阴补肾等,将治法囿于滋阴泻火之一途,诚失于妥切。

若深究消渴病机,除阴虚火旺之外,尚有气虚、阳虚等不同因机。盖燥为火热之属,最易伤气,所谓“壮火食气”者是也。中气不足,转输失常,津液不布,燥邪更甚。肺气不足,宣发停滞,津滞不润,则口干舌燥。

临床中发现,多数消渴患者,虽屡投滋阴降火之品,而疗效不彰,甚或愈治愈烈。细审之,虽有口渴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此为阳虚所致。

阳虚不化,水趋于下,故小便清长。津不蒸腾,空窍失润,则口渴喜饮。肾关不固,则精微外泄,故多食易饥。而标实方面,亦非纯火,瘀血为患亦十分普遍。盖燥热愈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耗津灼液,血液变浓,行滞不前,留而为瘀。阴损及阳,阳虚生寒,寒凝血脉,则为瘀血。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虚推血无力,血滞不前,亦为血瘀。

加之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有的长达数十年,部分无症状患者,病程更难估计,因始终无症状,直至脑血管或心脏严重并发症在临终前不久才被发现患有糖尿病者,多有久病人络之机内伏。

现代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降低等。且其常见的并发症动脉硬化、中风偏瘫、冠心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等,莫不与瘀血密切相关。

因此,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瘀血内停之机在治疗上,不可偏执滋阴泻火,应据证立法,辅以活血化瘀,疗效方高。当然其中的针对性药也可以辩证地选择,如:鬼箭羽,水杨梅根,天花粉,马齿苋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