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特色及艺术思想

 置身于宁静 2021-11-25
            摘要:爱米莉・狄金森,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除了几次有限的外出以外,她的一生都在自已的家中度过,直到1886车5月15日逝世。在阿默斯特镇的家中,她默默无闻地用一生创乍了1775首诗。这些关系到生命、永恒、爱情、自然和死亡的主题诗,表现了她强烈的思想和情感。这些诗提示了一个充实、坚强的个性,同时也反映了她灵魂世界的独立和宽广。
  关键词:狄金森 诗歌 特色 艺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11-0024-02
  
  1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被公认为开创了意象派之先河
   艾米莉・狄金森在世时深居简出,终身未嫁,过着一种近似修女式的生活,因喜穿白衣裙,被家乡阿默斯特镇的人称为“白娥”(the moth)。她一生默默无闻,生前仅有7首诗歌发表,因为她不愿服从当时的出版商提出对她诗歌进行修改的要求,为此她视发表诗为拍卖灵魂。
   由于她的勤勉和探索精神她在孤寂和静思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诗歌创作上另辟蹊径,给后人留下了1775首诗歌和1000余封书信,经发现、整理,陆续出版。1890年《爱米莉・狄金森诗集》的问世第一次使她的诗与公众见面,此时正值她死后四年。最初的评论是:她的诗缺少音韵语法错误令人费解的暗喻组成了没有语言知识未受过教育的情感混杂物。但另一些评论则是:狄金森的诗含蓄、敏锐、意趣深刻。1955年《狄金森诗集》的出版包容了她全部的诗作随着越来越多的诗篇问世狄金森的名声得到更多的好评被认为和惠特曼、爱伦・坡一样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伟大抒情诗人之一。
  2 狄金森的诗主要抒写爱情、死亡、自然、不朽和美
   她的诗歌韵律模仿“颂歌”经书,她借用了不规则的格律,她的诗押半韵,词汇夹杂着反语、抽象的拉丁语和具体的盎格鲁撒克逊语。她的诗行富于格言、警句富于动感想象高度概括,体现了她的思想情感。
   作为优秀的抒情诗人,狄金森在对美的事物、美的景观迸发出激情的艺术表现上与华兹华斯是有区别的。狄金森倾向于委婉的表达方式而华兹华斯则是情感直抒式。这种区别应该归于她的多愁善感、敏锐、内向的个性或者是她独立的美学思想。
   在诗歌创作上爱米莉主张写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并不是直截了当的,而是迁回曲折的。如在诗1129中,她写道:反映真实只需含蓄/真实的巨大惊奇/启迪了疑虑的喜悦/就如停息的闪电/要对孩子作各种解释。/真实须慢慢寻觅/否则人人便眼前黑暗。这首诗表明了狄金森的艺术思想,她认为诗要讲究艺术性应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思想空间,让其从无限的回味中寻觅到真理。狄金森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遵循了这一原则她把令人惊奇的暗喻丰富的词汇与真实的情感揉为一体的手法以及对大自然中微小事物的精确描写构成了她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特色。她同时做到了从一粒沙子看出整个世界善于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捕捉“那隐藏着的意境”。因此她的诗寓意深邃,富有哲学味道。比如在她的“自然“主题诗中狄金森的那些优秀的诗篇就不能简单归于抒情一类,而是以“狄金森式”的特色形象具体的表达了她的某个思想或观点。她在观察到的事物中以丰富的想象力使自然界万物复活,透过一幕简短的情景暗示人生的道理是她表现自我的独特方式。她和其他“自然诗人”的最大差异还在于她的意象手法的独具风格。这一点可以从她描写自然的诗中找到痕迹。作为公认的意象派诗人。她赋予自然界之物以象征性并予以道德上的意义,而不是纯粹描写自然界景物,抒发一时的情怀。她的这种所谓“思想知觉化”的写诗法为二十世纪美国现代派诗人所继承和发展。以她的诗“冬日的斜阳”为例分析如下:冬日的午后/有一道斜阳/压抑的沉重/如同教堂的曲调。/每当它来临时/大地屏住呼吸/树阴静静听/当它离开时/犹如远方/那死亡的模样。在这首诗中冬日的斜阳象征着死亡,当斜阳来临时教堂传来的曲调暗示着送葬的过程。自然界的灰色调象征着死亡的气氛在这首凄凉、悲哀的冷色基调中诗人以“永恒”的意念赋予人们超世俗的精神力量,安慰受难的心灵奔向“永恒“的仙境这种道德上的意义弥漫于每一个词句中。狄金森是一个极其敏锐观察力和想象力极强的诗人。她不仅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景象而且善于将自然界人性化。因为她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所以在表现这些现象的同时注重挖掘自我,追求自我内心世界的完美,她的象征性诗篇表现了自我世界里的一颗炽热的灵魂。这颗不断追求、探索的心灵无限热爱生命.在抒发浪漫的情感时又处处迸发出理念的火花。
   狄金森像惠特曼一样,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很少写平凡的诗,因为她的诗充满了热情和思想,充满了想象。在她的那些优秀的诗篇里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幅图画每一个深刻的思想都散发着泥土般淳朴的芳香。如果说狄金森是一个哲理诗人,倒不如说她是一个富于情感与理智的诗人。举1863首诗(其中几行)为例:自然―多么慈祥的母亲/无法忍受/没有孩子的痛苦/最温柔一一又最无常的/是她和颜悦色的劝告。/当孩子们入了梦乡―/她转身走向远方/走到她足以点起光亮/从天空弯下腰身。这首抒似的田园诗是对大自然的赞歌,它以拟人化手法亲切、朴实的语言将自然比作慈祥、和蔼的母亲,母亲关爱着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没有孩子又是母亲无法承受的事。这里诗的寓意十分清晰自然界的完美必须拥有生灵,这些生灵只有在自然一一母亲的庇护下,才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诗人用母亲和孩儿之间的血缘关系来比喻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意味之深远诗韵之优美是诗人中不可多得的。诗行中一连串母亲动态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善良、崇高美的一面,暗示了人类母亲富于牺牲精神责任心强的人格魅力。狄金森与抒情诗人华兹华斯不同的是狄金森不仅仅赞叹自然的美好而且用心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细心观察自然界中发生的每一种变化,将这种变化与生活联系起来,升华为一种哲理。以上这首优美的自然诗就是这样。她用想象的思维将自然一一母亲与她的孩儿们(生灵)融汇成一幅相互依赖一幅充满关爱与阳光的田园静画。这样的诗画在诗人的笔下具有了动感和音乐的旋律让人的心灵在震颤的兴奋中体味人生的意义。狄金森的想象如同插上了翅膀的飞鸟,把我们也带到了碧蓝的云空。
   从许多狄金森的自然诗中我们发现了一位思维独特的女诗人这些诗含蓄,象征性地体现了她的情绪。她注重的是情感的自然抒发,她以冷静观察的姿态探索自然界的有形物以淳朴的情感真实地再现自然界的面貌。对于她来说,自然界既是慈善的,又是残忍的。如诗“在我花园里留下的新脚印”和“鸟儿返回的日子到了”等。在诗”显然没有惊奇”中诗人告诉我们一个意外的杀手。对此,太阳无动于衷上帝也沉默。“雪霜――白色的暗杀者――杀死了一朵幸福开放的花朵,然后心安理得的离去。然而太阳和上帝却袖手旁观。”
   这些诗都有暗语和意蕴,诗歌不仅有抒情也有思辩与哲学的意味。这一艺术特点,其他诗人是不具备的。读狄金森的诗我们感觉到了她对心灵的回响.她以奇妙的力量将读者拉进了她的灵魂世界之中,但我们没有发现象征她个人的诗行我们只发现了她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辩思想的存在以及她那不同于别人的艺术表现力。
  3 狄金森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原则
   根据大量的自传资料或评述我们知道爱默生的文学理论对她的创作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她十分欣赏华兹华斯的自然诗但她更多的还是从爱默生的艺术思想里提取了更多的精华和养分。因为爱默生认为:我们不应该按先人描绘好的自然景观去思考问题展现给我们的传统、宗教束缚着我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他认为我们新的一代人应该有自己内心世界的诗篇和哲学。
   狄金森的勤奋除表现在她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之外也表现在对艺术的追求上。她的大量诗篇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即狄金森的美学思想及艺术原则师承爱默生,其观念与英国诗人济兹也接近。如她的名诗《我为美而死》就准确地体现了狄金森的美学思想。她在这首诗里表明了自己的观念:对美的执著追求如同为真理而奋不顾身一样.都值得付出毕生的精力并且死而无憾。这首小诗的艺术特色只能用“狄金森式”来形容,两个分别为美和真理而死的人相逢在墓地。这种独特的场景却清晰地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之美的认识。这与济兹的名句’'美即真真即美“又是何等的相似。狄金森“真和美本是一体’'的美学思想是透过墓地场景陈述的,在“I Reckon when I Count at All”诗中,她认为“真正的诗人能够理解世间万物”。狄金森喜欢讲真理但喜欢委婉地说出,这也是她创作的原则之一。
   无论受到哪位先辈的影响,狄金森的诗是有个性魅力的,她最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她能以最忠实的心去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以平常的心态去讲述真理。正如一位女诗人Louise Bogan所说:狄金森是”一个具有别人都不说的话的能力”。事实证明,她诗歌的艺术价值也正在于此。爱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创作标志着英国诗歌“现代派”的开端,她在带有局限性的生活里创作的诗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狄金森的诗执着于内心的探求,人性的表现,其单纯中的丰富、清澈中的深邃正是许多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参考文献:
  [1]George Mc Michael[M].美国文学选集第2卷.
  [2」Robert .E. Spiller著,王常容译,美国文学的周期[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3]彼德B海.美国文学掠影[M].
  [4]常耀信.美国文学研究评论选(上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9/view-9625858.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