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中医病证结合有着不同的含义

 医之大者 2021-11-25

    中医的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现在患者到医院看病,看的是病,没有谁到医院是来辩证的,由于证只表现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要掌握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整体地治疗疾病,除辨证论治之外,还有必要配合辨病论治。

    古代的病证结合是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而现代临床上市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由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人们普遍认为中医诊治疾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西医诊治疾病的优势在于辨病论治。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集中西医诊治疾病之长,与单纯中医辨证论治相比,参与了先进检查手段,可以避免误诊,可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根治,有助于判断疾病预后,同时还可以验证中医理论,摸索辨证论治的客观指标,为中医研究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新思路。

    因而人们对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广泛开展中医辨证论治,或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采用西医诊断,继而提出该病的辨证分型规律,总结该病证的有效方药。 

    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是中医临床研究的传统方式,如《内经》“疾”、”咳”、“疟”,《伤寒杂病论》“肺痈”、“水气”等均为病证结合研究的例证。《内经》、《伤寒》以后,唐、宋、明、清医家也基本遵循病证结合之路。

    但清末以后,由于西方医学的冲击和某些历史原因,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未得到进一步开展。1949年以后,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代表形式被正式确定下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研究不断深入。

    针对“中医辨证即等于辨病”的说法,岳美中等老中医指出:“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手段不仅只是辨证论治,也强调辨病论治。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传统方法之一,中医历来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 

    病证结合研究可分为纵向结合与横向结合两种:其一病证纵向结合研究:本着“同病异治”的原则,从病入手来研究疾病各阶段的证,研究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研究疾病各阶段的有效治疗药物,是目前中医临床研究的主要形式。如“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分型研究”、“肺疹辨证分型及代表方剂的研究”等均属病证纵向结合研究课题。

    其二是病证横向结合研究:从证入手,本着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重在从不同疾病去摸清相同证的临床表现,从而规范证候,提出该证的有效治疗方药。病证横向结合研究重在“同中求异”,发现“相同”证在不同疾病中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求得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并有新的进展。如“肝郁证诊治规范研究”即通过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病肝郁气滞证的研究,最后提出该证“四症一脉”即面部烘热、口苦口干、烦躁易怒、头痛眩晕四症和脉眩的诊断标准及治疗代表方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