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免疫学》:为什么保和丸中要使用连翘?为什么保和丸可以治疗小儿湿疹?一文讲清!

 乡野郎中L 2021-11-25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太湖学堂吴雄志老师新书——《中医免疫学》中相关内容。
图片

书中原序

图片
时在己亥,余赴加州,讲述“中医免疫学”。旋即赴温哥华,讲述“伏邪研究·自身免疫病”。回国后又讲述了“温病研究·湿热病篇”,作为“温病研究,伏邪”的延续。转瞬庚子至,新冠肆虐,全球狼藉。

免疫之病,医者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实未望其门墙者也。余每念及红尘白骨,潸然泪下。今不揣浅陋,赘语不休。庄子言: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盖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闯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吾今辞之以为名,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乎,不似河伯向之自多于水乎?余不敏,是为序。

吴雄志
庚子年于海天阁镜心斋

图片

原书目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容赏析

图片

肠道抗原——论保和丸

组成:山楂六两,半夏、茯苓各三两,神曲二两,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一两。

治小孩过敏:健脾消食、杀虫。

《丹溪心法》的保和丸用山楂、半夏、茯苓、神曲、陈皮、连翘、莱菔子,也用于治疗饮食积滞。那么,饮食积滞是用枳实导滞丸,还是用保和丸呢?枳实导滞丸证有便秘,保和丸证没有便秘。如果不敢用大黄就用保和丸,多吃些。

保和丸用连翘来自哪个方?来自于甘露消毒丹。寒邪引起的恶心、呕吐,小柴胡汤治少阳不夹湿,用半夏、生姜和胃止呕;湿热也可以引起恶心、呕吐,甘露消毒丹治少阳夹湿,用连翘和胃止呕。大剂量的连翘可以止呕,主要用在温病。

甘露消毒丹用连翘又来自哪里?来自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连翘的专性是治疗湿热病的呕吐,它是一个止吐药。食积化热有这么多药可选,保和丸为什么用连翘?就是因为连翘既和胃止呕,又治食积化热,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中医经方的选药是经过千锤百炼选出来的。学方剂要学到哪一步?要学会问为什么。教方剂要教到哪一步?被人问为什么用某个药,不能笼统地讲活血化瘀、健脾除湿、疏肝理气,这是在敷衍学生。比如,保和丸为什么用连翘?不能笼统地讲治疗食积化热。你还要问他清热药这么多,为什么选连翘?连翘和胃止吐,从哪个方来,哪个方又从哪个方脱化而来,它的历史沿革到哪里,哪部本草有什么记载?这才把它讲清楚了,这才是中医方剂的核心。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选清热药,就可能把连翘换成金银花。如果保和丸不用连翘而用金银花,那就有问题了,那就是你的方剂学没学好。金银花没有和胃止呕、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

在免疫病中讲消食剂,因为有一部分湿热性的过敏有消化道功能的障碍,尤其是小孩饮食积滞容易引起过敏,容易长湿疹,需要把积食排出。蛋白质通过肠道吸收入血,没有被充分消化的蛋白质,会导致过敏,容易长湿疹。为什么小孩的过敏以湿疹为主?小孩的消化功能弱,脾虚生湿,脾虚才会饮食积滞、消化不良,才容易长湿疹。

图片

图片

拓展延伸

图片

连翘在临床不仅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药, 还是一味很好的止呕药, 特别是止热呕,常用的保和丸中用连翘就有此意。 

日人《牛山治套》中说:“大人小儿呕吐不止,可用连翘加入任何药方之内,此家传之大秘密也。”   

《生生堂治验》 记载:“某氏儿, 二岁,患惊风瘥后,犹吐乳连绵,众医为之技穷,及先生诊之,无热,而腹亦和,即作连翘汤使服,一剂有奇效。

另外在保和丸中使用连翘还有“截断法”的一层意思:

连翘,作为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用在各种疾病之发热。如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部感染,胃肠道、胆道和尿路之急慢性感染,疮疖等。不论细菌、病毒、真菌都宜使用。并有清除内毒素的作用。

当今儿童外感常夹食滞,平素饮食过多,消化能力弱,常常脾虚食积进而化热,阳明热盛太过可能会引起卫气开阖失司,招致外感,而此时若有外邪入侵,则可致内外合病,产生食积肺热证候。

论及食积肺热易感之因,正如《医宗金鉴》所云,“小儿平日饮食无节,内伤食滞,外复为风寒所袭,故成是证也”。由于该病小儿反复易感,医家病家多认为其乃虚证,实非如此。国医大师王烈教授认为,其易感之因并非“本虚”,而是“标实”。治疗用一般补益之法难以奏效,其治疗可遵以下两点:

清热就是扶正:“有一分内热,即有一分外感”。内无热则外无感,清解内热可调节阴阳平衡,减少外感次数

运脾消食即是扶正:食积乃因乳食不化停聚中脘所致,其病位在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故治疗本病应脾胃双调。两者功能协调则乳食化生气血而难以化热。神曲、山楂、麦芽、陈皮、鸡内金、莱菔子,均为消食导滞之品。诸药合用可祛除食积,加用连翘,内热无生则无外感之扰。

对于吴老师论述的保和丸治疗湿疹、过敏的经验,我们举个例子帮大家进行理解。

某男, 21个月, 2008-10-15初诊。患儿生后颜面、四肢屈侧、臀部时有脱屑样红斑、丘疹, 伴明显瘙痒, 曾外用激素类湿疹膏及口服中药治疗, 均未彻底治愈, 仍反复发作而来诊。就诊时经询问病史, 该患儿平素食欲较好, 白天进食4~5次, 夜间进食1~2次, 手足心热, 时有口中酸腐味, 大便较干, 味臭, 2~3d一行

体格检查:面黄颧红, 臀部、四肢屈侧近关节处见脱屑样红斑、丘疹, 肘窝、腘窝部皮肤苔藓样变, 伴轻微色素沉着, 舌红、苔黄厚腻, 指纹紫滞。诊断:湿疹 (食滞胃肠) 。治法: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 生山楂、神曲各10g, 清半夏5g, 茯苓15g, 陈皮、连翘、莱菔子、白鲜皮、徐长卿各10g, 黄芩8g, 白芍10g, 甘草、苦参各8g, 地肤子、枳实各10g。1剂/d, 早晚服。


4d后次诊, 患儿皮疹好转, 瘙痒减轻, 口味消失, 大便不干, 1~2d一行, 嘱家长勿予过饱饮食, 继服上方2剂, 患儿皮疹消褪, 无新发皮疹, 饮食、二便正常, 上方去莱菔子、枳实、苦参、地肤子, 加黄芪、玉竹、山药各10g继续口服3周巩固治疗。后随访半年, 未再发作。

小儿脾胃常不足, 又乳食不知自节, 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乳食入胃, 不能正常消化吸收, 停滞于胃肠, 而形成食积。而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又主皮毛, 肠胃积滞日久, 蕴湿化热, 导致湿热外发于肌肤而形成湿疹, 即所谓“脏腑有病, 必形于外”。故应用保和丸加减治疗湿疹, 泻大肠、和脾胃以安肌肤, 达到消积和胃, 清热利湿之效。



图片

结语

图片

今天仅仅截取了一小段内容与大家分享,拓展学习。全书以传统中医六经辨证为纲领进行讲解,并述之以西学思想,融会贯通,穿插讲解具体疾病,纵横交织,点面结合,构筑起中西汇通、究竟辨证的中医免疫学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