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远望鱼香肉丝 2021-11-25

  剧作家吴祖光在天津静海团泊洼五七干校期间写有一部《枕下诗》。

  五七干校在全国曾有多处,团泊洼的是其中之一,因为它是文化部的五七干校,故而不同寻常。在草莽洼地之间,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这里曾经集合了众多文化名人。这段往事淹没于岁月当中,也隐藏在独流减河右岸。在现今隶属大港油田的一片旷野里面,其旧址尚存,两个高高的砖墙立柱被铁框箍住,如同箍住一个历史之门——从这里则可走进半个世纪之前一段记忆。

  我自2019年移家至团泊洼居住,在2021年起开始多次造访这里的五七干校遗址。当时文化部下属的多种院所、协会等单位六百余人以及几十名知青曾在这里劳动。此处曾因郭小川的一首《团泊洼的秋天》而名满天下,但来此凭吊者不多,真正了解曩昔者更为寥寥。

  绿野之中,红砖林立,那是当年干校留下的痕迹,漫步其中,不免有风流云散之慨。我曾从此地鱼塘看塘人口中得知干校旧址将要重修,但见砖房犹存而瓦砾遍地,破败不堪,又将信将疑?无论干校本身抑或是其文化效应,其遗址都是宝贵标本,而保护与利用则将是严峻的课题和工程。为此,我不由想起郭小川的诗句:“团泊洼,团泊洼,你真的是静静的吗?”

  团泊洼之名得以走向全国,或拜郭小川一诗所赐。其实,郭小川是在1974年才从湖北咸宁转来,在此时间并不长。郭诗与团泊洼乃至独流减河已成一体,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几代人之多。我很想为郭小川与团泊洼写一篇文字——我钟情于郭小川的诗作,他的很多名篇名段我能大段背诵吟咏,只是我冗务繁杂,无暇下笔。

  新近与天津师范大学的段守新教授晤谈,段教授说到戏剧家吴祖光的《枕下诗》。我素喜旧体诗,且着意搜求当代诗人的旧体诗歌,听闻此集,喜出望外;故而特地购置《枕下诗》,新秋窗下展读,颇有感触。

  吴祖光在团泊洼度过五年多苦痛难忘的日子。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开始写作旧体诗。彼时吴祖光年逾五十,他自比五十而学诗的唐代高适,而高“每一篇出为时称颂”;他却自谦缺乏幼功,只是曾随老祖母读过唐诗,虽年深日久,却大都记得,正是这层功夫,使得他得以操练旧体诗这种最精炼的、最美化的,却又饱含了最丰富感情的文学体裁。他在二十岁左右时曾试写诗,但都未成,而他为什么在五十岁时就会写旧体诗了?——其实高适亦然,盖因他们都在这个时候有了深刻的人生体验。

  吴祖光在1981年7月结集出版一本诗集《枕下诗》,该书只印刷了6200册,存世不多,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再版。该集只有60多页,所收诗作也并不多,凡74首——其中尚包括1976年至1979年的26首;这并不是在团泊洼所作,而是作者离开五七干校所作,虽编在正册,但应属附录。也就是说,在1970年至1975年期间,吴祖光写于团泊洼的诗只有48首。当然,如此当量,写于劳动之余的苦闷之中,已属可观,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纵观此部诗集,从诗歌文本、从其所在地的团泊洼,我都当然有先吐为快之感。这部为文坛重视不够的薄册,却有着“诗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