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汉二〇二一秋拍 | 建窑系“灰被天目”盏

 天宇楼33 2021-11-25

图片






漫谈日本珍赏的宋代茶洋窑茶碗
-灰被天目



古陶瓷研究独立学者  金立言

茶碗作为茶道中最重要的器具不可或缺,因为在茶会中,茶碗是唯一在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人手相传的媒介,品茶之余,可以拿在手中端详鉴赏的也只有茶碗,相比之下,其他“茶道具”没有上手把玩的条件。从古至今,在茶道中最受推崇的茶器首推“唐物天目”,也就是宋瓷茶碗。今见北京中汉二〇二一年秋拍来自东瀛的“灰被天目”,即福建茶洋窯茶碗名品上拍,草就短文,以飨读者。

图片

LOT 97

元  建窑系“灰被天目”盏、明初 剔犀屈轮纹盏托一套 

点此查看拍品详情

记录:北京中汉,2017年6月17日,编号113

尺寸:盏: 12 cm Diam.; 托: 7.6 cm. Height 

估价:1,200,000-1,800,000 

所谓“茶陶”,即日本传统茶道中使用并鉴赏的古陶瓷,包括茶碗,水指(盛水的器具),花瓶等等,产地丰富多彩,包括唐物(中国)、和物(日本)、高丽物(朝鲜)、南蛮岛物(东南亚)、阿兰陀(荷兰)等等,这些作为“茶陶”传世的陶瓷数百年来在茶道仪式中频繁出现,这一点从流传至今的大量《茶会记》中可轻易证实。

图片

“天目”一词源自镰仓时代日本僧侣渡海赴宋求法,在浙江天目山把建窯茶碗带回国的事迹,文献记载始见於建武二年(1335),其後,作为特指束口造型的茶碗而沿用下来,而把“天目”与“茶碗”两个词连接起来合成“天目茶碗”的说法出现较晚,工学博士塚本靖於1935年出版的《天目茶碗考》(图1)是其嚆矢。

图片

▲图1:《天目茶碗考》,塚本靖著,1935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目”的概念不断扩大,後来索性把所有施黑釉的陶瓷统称“天目”,如著名学者小山富士夫及西田宏子等人的著作(图2)即沿用了此概念。

图片

▲图2:《天目》,西田宏子、佐藤サアラ共著,1999年

而狭义的“天目”依然在茶道中传承使用,局限於束口形状的茶碗,以此为焦点的展览会也举办了多次,著名的有德川美术馆与根津美术馆合办的“天目”(1979年图3)及茶道资料馆与福建省博物馆合办的“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窯出土天目と日本传世の天目”(1990年图4)。

前者不仅有传世的建窯与吉州窯茶碗的名品,还包括日本濑户窯烧造的“和物天目”以及漆器天目台等相关作品,内容充实。後者的意义在於把建窯窯址的出土品与日本的传世品聚集一堂,极大的丰富了两国研究者的视野。

图片

▲左图3:《天目》,德川美术馆与根津美术馆,1979年

右图4:《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窯出土天目と日本传世の天目》,茶道资料馆与福建博物馆,1990年

一、室町将军家与《君台观左右帐记》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负责室町幕府足利将军家文物鉴赏的“同朋众”(在足利将军左右掌管艺文活动的专业幕僚团队。有的文章翻译成“将军的朋友们”,纯属望文生义。)编纂的《君台观左右帐记》(图5)问世,其中关於茶碗的记载广为人知,影响深远。文中谈到“曜变”、“油滴”、“建盏”、“乌盏”、“鳖盏”、“能皮盏”、“天目”七种名称,不仅描述了各类的特征,还谈到了当时的市场价格,饶有趣味。

图片

▲图5:《君台观左右帐记》

曜变:建盏之无上珍品,乃世间稀有物。其釉黑,满布浓淡不一的琉璃状星斑,又有黄色,白色及极淡的琉璃诸色夹杂其中,有如织锦般的釉色,属万匹之物。

油滴:第二重宝也。其釉亦黑,内外浮现泛淡紫的白星斑,较之曜变,存世有量,五千匹。建盏:不比油滴差。其釉亦黑,上有银色之斑斓,有的也带有如油滴一样的星斑,三千匹。

乌盏:造型同汤盏,胎釉同建盏,大小各异,价格低廉。

鳖盏:胎土同天目,黄釉,黑釉皆有,见花鸟等各种纹饰之。千匹。

能皮盏:胎土亦同天目,釉色黄褐相间,内外浮现泛淡紫的白星斑,价格低廉。

天目:最为常见之物,以灰被为上,不为御用,不足估价。

上文的记载中值得留意之处不少,略述如下。

1.以“曜变”为极品,从今天传世於日本的三件“国宝”来看,无不釉色斑斓,流光溢彩,的确是窯火天成的神品至宝。文中的“万匹”相当於十万文。据<室町时代米价表>一文的研究,《君台观左右帐记》问世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一石米约769文,这样看来,十万文确为一笔巨资。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谢明良教授考证认为,流传在日本的“曜变”名品极有可能是源自明成祖下赐足利义满的赏赐品,即在永乐四年清单的“黄铜镀金镶口足建盏十个”之列。(谢明良<关於“曜变天目”>2015年)

2.“油滴”作为紧随其後的名品容易理解,现藏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油滴茶碗有来自安土桃山时代枭雄丰臣秀吉的养子丰臣秀次(1568-1595)的传承,是日本仅有的八件“国宝”中国古陶瓷之一。问题是,对於排名第三的“建盏”之描述语焉不详,既说出了“兔毫”的特征,又夹杂了“油滴”的成分,难以捉摸。不仅如此,前文说“曜变”是“建盏”中的无上珍品,从文脉上看,这里的“建盏”似乎是泛指以“兔毫”(日本称之为“禾目”)为代表的福建地区出产的黑釉茶碗。

3.“乌盏”的概念更为模糊,当前日本陶瓷学界也莫衷一是,由於日本也有器足露胎处涂铁黑色的北方窯黑釉茶碗流传於世,如德川美术馆之例至少可追溯至江户初期,故有所谓“北方天目”之说,详细待考。(砂泽祐子<中国黑釉碗“乌盏”について>1996年)

4.“鳖盏”及“能皮盏”的特征描述清晰,皆为江西吉州窯所产,指的是玳瑁釉及剪纸贴花类的器物。日本传世的吉州名品亦多,包括自江户时期在加贺前田家流传之木叶斗笠碗,不仅叶脉格外清晰,而且还有釉上描金的痕迹,弥足珍贵。除茶碗之外,近年佳士得纽约推出的临宇山人珍藏剪纸贴花凤纹瓶也是一例,带有大阪鸿池家的传承,曾被政府认定为“重要美术品”。总而言之,在室町时期的足利将军宅邸,建窯与吉州窯都是颇受重视的茶器名品。

5.《君台观左右帐记》中的“天目”概念非常费解,似出自吉州又不明确。德川美术馆学艺部长佐藤丰三考证为“除了建盏之外的所有唐物茶碗”,而其中提到的“灰被”茶碗近年确认为福建南平茶洋窯所产。(佐藤丰三<文献史料にあらわれた茶碗>2002年)

整体来说,阅读《君台观左右帐记》需要注意写本的问题,在原底本已失传的情况之下,目前受学界重视的写本有四五种之多,以日本东北大学图书馆所藏的狩野家本广为人知。本文所引也是自狩野家本翻译而来(赤沼多佳<天目再考>2002年)。无论如何,针对建窯茶碗的品评,此文献确立了“曜变、油滴、兔毫”为前三甲的不动地位。

二、“灰被天目”的来龙去脉

如前所述,室町将军以拥有“曜变”、“油滴”等为至高荣耀,此风尚被之後战国时代的织田信长(1534-1582)、丰臣秀吉(1536-1598)、德川家康(1542-1616)等枭雄所继承。上行下效,同时期其他的战国武将也同样热衷收藏名品茶器,有的巧取豪夺,有的重金收购,留下诸多轶闻故事。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汉拍卖推出的“灰被天目”,也就是上述《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所称之“不入将军家鉴赏”的一类茶碗,其後在茶道宗师千利休(1522-1591)及其弟子山上宗二(1544-1590)的推崇之下得以华丽转身,在天正年间(1573-1592)竟然超越了建窯茶碗的前三甲,跃居首位。

图片

所谓“灰被天目”,又称“灰蒙天目”,其特征是双重施釉,以薄薄的灰釉打底,施釉直至接近器足部,然後在灰釉上另施黑釉,而黑釉的面积比底下的灰釉面积小,以致釉面呈现双层构造,烧成後的釉面漆黑中闪银灰色泽,彰显古朴幽玄之趣。“灰被天目”的胎土同样含铁量极高,乌黑锃亮,器足处转折遒劲有力,碗底成型豪快利索,无一丝一毫拖泥带水之感。传世的名品见日本永青文库所藏别名“珠光天目”(图6)等器,赫赫有名。该碗据传曾为佗茶之祖村田珠光(1423-1502)所有,载茶器集大成之巨著《大正名器鉴》。近年以来,随着中日两国研究者的频繁交流,传世日本的“灰被天目”受到广泛关注,终於确认其产地出自福建省南平市茶洋窯。(福建省博物馆<福建南平宋元窯址调查简报>《福建文博》1983年1期)

图片

▲图6:灰被天目碗 日本永青文库藏

成书於天正年间後期的《山上宗二记》中记载“建盏之内,曜变、油滴、乌盏、鳖盏、玳皮盏,此六种皆建盏也,价格不值一提”。这简直是令人出乎意料并大跌眼镜的评论,在百年前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中被称为“无上珍品,乃世间稀有物”且“属万匹之物”的曜变等现在竟然价格暴跌,乏善可陈了!取而代之的正是“灰被天目”,记载如下“天目,武野绍鸥持有一碗,是天下仅有三碗的其中之一,另外两碗在关白大人处。(中略)此三碗皆灰被”。武野绍鸥(1502-1555)是赫赫有名的茶师,村田珠光的再传弟子,千利休的老师,为佗茶的兴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白大人指的是丰臣秀吉,一代叱咤风云的战国武将。由此可见,“灰被天目”在当时的地位之高,超越了室町将军家的名品,颇令人匪疑所思。针对这一点,硕学矢部良明称之为“价值的大逆转”,认为这是从传统的以将军家为主导的“书院茶”向以新兴武士阶层为主导的“草庵茶”过渡过程中的文化现象,目的在於寻求标新立异的茶道具并赋予其价值内涵来抗衡旧有的“大名物茶器”,而映入眼帘的正是彰显幽玄之趣的“灰被天目”,两者可谓相得益彰。此时期正是日本桃山时代的天正年间,相当於明代万曆初期。对此,矢部良明形象地称之为“天正十四年之变”。(矢部良明<天正十四年の变>1992年)当然,进入天下太平的江户时代,茶碗的价值体系再次逆转,重新回归传统,这是後话。

图片

日本茶道传统里鉴赏建窯茶碗,首先要求碗型端正挺拔,口沿内收呈现标准束口构造,口径在12公分左右,作为茶碗彰显其实用性,适於饮茶。其次,内外施釉均匀,外墙的釉面流淌止於器足之上约1公分处,胎釉分界一目了然。不欣赏垂釉到底,更不喜流釉粘附於足根边缘,有碍鉴赏。再次,茶碗内壁更要求施釉均匀平滑,不能一边釉厚而另外一边釉薄,釉面不能有波浪起伏的现象。茶碗的碗心在茶道中称之为“镜”,此处釉面尤其要求平滑均匀。对照以上标准,此碗不仅完全符合规制,而且釉色古拙幽玄,尽显“灰被”之意趣。由於自古传世日本,还带有明初剔犀漆器天目台,收纳於桐木箱,成套流传於世,弥足珍贵。其实,近代的茶器集大成巨著《大正名器鉴》中一共收录了十件流传於日本的“灰被天目”,仅比同书所收的天下至宝“曜变”多出四碗,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品逐层包装及锦囊

就此碗的传承来历而言,虽不能求证可否追溯到桃山时代,但如前文所述,战国武将积极搜求茶器名品确是史实,当时社会上甚至流行以“名物狩”一词来形容炙热的收藏风气。此次中汉拍卖该碗则带有小堀大膳亮(1768-1867)的传承,他活跃於江户时代中期,是茶道远州流的六世家元,弘扬发展了以小堀远州(1579-1647)为开山始祖的远州流茶道,精於茶道具的鉴定鉴赏。

明初剔犀盏托曾由日本茶道名寺大德寺(东瀛名僧一休法师即在该寺修行)的宝堂和尚(1612-1676)收藏,后又经手日本茶道名流“远洲流”的第八代武士小堀政优(1786-1867)珍藏,至此盏、托合一,并附有日本鉴定大师古笔了佐第13代接班人古笔了信的鉴定书。鉴定书中“琴山”印章为室町时代的大名丰臣秀次赐予古笔了佐,从此“琴山”鉴定印代代传用。

图片

▲藏家小堀政优生平

图片

古笔了信鉴定证书及题签

三、小结

与“砧青瓷”(KINUTA)一样,“天目”(TEMMOKU),“油滴”(YUDEKI)等日本创造的汉字词语现在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陶瓷语汇,可见中国陶瓷与日本文化交融之深。不仅如此,流传在日本的宋瓷数百年来人手相传,釉光亮丽,极具传世美感,这一点在作为茶道至宝的“唐物天目”茶碗中体现地尤为突出,置於掌中,流传有绪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云出冬月暂相伴,这首和歌,正如其长序所说,是明惠上人在山上参禅,思考宗教与哲理,感悟其心境与明月契合相通的文字。(中略)冬月在云端里时隐时现,照耀往返禅堂的脚步,所以狼嚎也不足畏惧。难道你不觉得寒风刺骨,不感到雪光沁人吗?我认为这首诗是对自然广袤以及人间深情的由衷赞颂”。此段优美的文字是川端康成(1899-1972)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後以“美丽的日本的我”为题讲演中的一节,现在借来用在此碗上也非常恰当,“灰被天目”不正形象地诠释了这种幽玄微妙的美感吗!古往今来,一衣带水。盛世收藏,珍宝归途,相信有识之士必定慧眼识珠。

图片

▲左图:盒内题签

右图:盒外题签

与拍品源流相关的地名、人物注释:

大德寺:创建于日本镰仓年间(公元1325年),位于今日本国京都市北区,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闻名。后经战乱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师(聪明的一休)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丰臣秀吉曾在寺内举行织田信长的葬礼。建有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产的建筑物的大伽蓝是战国时代的大名捐赠的。寺内共有21座塔头 , 拥有茶室、园林、门画等多数文化财产。

小堀远州(1579-1647):又名小堀政一。日本江户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茶道师范,本身也是一个大名。茶道“远州流”创始人。

宝堂和尚(1612-1676):大德寺僧人,在世谱里排位第202号,本件剔犀漆器天目台原收藏者,和小堀远州生活在同一时代。

小堀政优(1786-1867):江户时代后期武士,茶人,又称小堀大膳亮,号宗中·和翁,“远州流”第八代传人,本件灰被天目茶盏的原收藏者。

古笔了佐(1572-1662):本名平沢弥四郎,年轻的时候和父亲一起学习“书法”和“和歌”在这期间也学习了鉴定和古笔(古代日文)鉴定,之后被室町时代的大名丰臣秀次看中,改名为“古笔了佐”。丰臣秀次赐“琴山”铭金印作为鉴定印章,并带带相传。

古笔了信(1863-1946):古笔鉴定家,古笔了佐的第13代接班人。“琴山”铭金印的传承人,为本件灰被天目茶盏和剔犀漆器天目台出具鉴定证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