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到底需不需要增额终身寿险?

 十步读财 2021-11-26
你大概已经被利久久、增多多、乐满满、利多多们要下架的信息刷屏了。
甭管时间多么紧迫,我希望你可以安静下来,心平气和地看完这篇文章。
增额终身寿险是什么,以及,我们是否需要它。

01

增额终身寿险是什么?

春娇给志明买了一份寿险,受益人是他们的孩子。在这份保险里,志明是被保人,春娇是投保人
志明身故时,寿险会赔一笔钱给孩子,这笔钱叫保额
增额终身寿险呢,就是保额会按一个利率,不断复利递增,越来越高。
从这个角度看,增额终身寿险很像一个传承为主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并不是。
因为它有一个灵活的功能:加保和减保。
假如家里需要一笔钱,春娇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减保,取出一部分“保额”应急。
过几年,家里有钱了,春娇也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加保,再存进去一部分“保额”。
这份保单,就像在保险公司开的一个存款账户,利率稳定,“本金”可以取出或增加,直到志明身故的时候,余额一次性给孩子,清账了。
强调一下,这个利率是板上钉钉写在条款里的,受银保监会和中国司法保护。
不过,和银行储蓄账户相比,增额寿险有三个关键区别:
  • 本金锁定时间长;

  • 利率较高;

  • 存取钱的规则严格。

02

增额终身寿险的特点

·本金锁定时间长:
银行存款最长不过锁定5年时间,中途退出顶多损失利息,但增额寿险会损失本金。
来看看它们的平均返本时间:
这还是返本时间,如果想获得2倍、3倍甚至5倍以上收益,本金要锁定的时间更长。
因为复利的威力,必须得时间的加持。
30万本金,按3.5%的复利,30年后会变成81万,60年后变成228万,90年后变成641万。
在中前期减持本金,后期的复利收益会受到很大影响,尽量不要这样操作。
如果急需用钱,可以考虑保单贷款。

·利率较高
很多文章都讲过,增额寿险的预定利率是3.5%,可以理解为复利3.5%。
这是我们演算的增额寿险收益:
如果觉得3.5%少,不妨帮父母算算他们30年间的储蓄收益率,折算成复利率是多少。
另外,利率下行趋势,已是不需论证的事实。
在10年以后,或者5年以后,还有什么固收产品能保证这样的利率?

·存取钱的规则严格
增额寿险的加减保灵活,但和银行储蓄没法比。
有的产品限制每次的额度,比如不能超过20%;有的产品限制频次,比如每年1次或缴费期内加保。
加保也分合并式加保和新增式加保两种,后者只能按加保时的年龄计算费率。
大多数加减保细则也不会写在合同里,存在变数的可能。

·增额寿险要注意的问题
除了上面三点以外,很多增额寿险宣传时会提到3.5%以上的复利率,比如这款产品:
这是一个幌子,它是保额复利率,不代表你的收益。
解释起来篇幅很长,简单来说,增额寿险的起始保额比本金少很多,它的复利率再高也不是本金的收益。
你只要记住,增额寿险利率不能超过3.5%就好了,大多产品都在3.49%左右。

03

我们需要增额终身寿险吗?

没有任何一款产品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替代的,增额寿险适合长远投资,而不是短期投机。
想一想,我们对未来的焦虑,来自于失控、缺乏安全感。
退休的老人总爱告诉我:你要学会攒钱,人不会一直这么赚钱的。
想老了活得更有尊严,就要延迟满足感,在当下攒笔钱,留给未来的自己。
这件事是我们一定要做的!
强迫自己攒点钱(不至于让生活伤筋动骨),扔进某款固收产品,然后忘了它,到退休后再看收益。
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国债,都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个目的,指数基金定投也行。
与国债相比:
增额寿险的存期更长,这样利率保证的时间也长,但灵活性差,不能交易。
与年金险相比:
增额寿险的取出更灵活,时间、额度可以自由控制;年金险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拿具体的钱。
但灵活是把双刃剑,如果缺乏自律性,这笔钱容易过早取出,所以,在固定资金用途方面,增额寿险不如年金险。
什么样的人需要增额寿险呢?
利用闲钱强制储蓄,长期定存复利增值的人群;
有笔钱10-20年内都不考虑使用,资产分配平衡的人群。
这部分保底的、留给养老的钱,尽量不要放在一种储蓄产品里,可以在不同阶段分散投资,利用好每种产品的功能性。

04

为什么增额寿险都要下架?

因为互联网人身险新规,不光增额寿险,年金险、重疾险等产品都面临下架重改。
增额寿险和年金险都属于储蓄险,它们下架重改的核心背景是利率下行。
10年、20年以后,或者30、50年以后,还有产品敢保证3.5%的利率吗?
没有。
但储蓄险这么长的存期、锁定的保证利率,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将来会形成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就是负债。
在中国保险产品史上,曾出现过8%保证利率的储蓄险,几乎成为保险公司的梦魇。
如此高的负债,如果保险公司撑不住,将来就要由它们的监管爸爸——银保监会兜底。
而互联网销售的规模效应太不可控了,与其这样,不如提前整改,把这些高收益的产品控制在线下销售。
明年,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在网上销售储蓄险了。

05

最后说几句

通知产品下架信息,是每个行业从业者的条件反射,买不买,是我们的理性。
作为稳妥理财的拥趸,我肯定倾向于增额寿险,但它并非适合每个人。
同类型产品,大家也可以多了解下养老金、快返型年金,互有长短。
我也不建议把所有钱都放在这种产品里,我个人就是“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增额寿+养老金”的储蓄组合。
至于产品,利久久已经下架了,增多多2号今天下架,利久久Plus和利多多也会在12月初下架,明天我们会做个系统的梳理。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帮忙点个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