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波专栏】说明文也可以这么美——《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傻丫头oq9h5f23 2021-11-26

 【写在前面】

Image

   “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每次上公开课,总会想起弗罗斯特的这首诗。

于是,各种反思涌上心头。

面对每一个文本,总期待着能找到一个更好地打开路径,期待能和学生一起在文本的怀抱里恣意奔跑,酣畅淋漓,待四十分钟的追逐后,师生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然,每一次都是梦想,每一次都是遗憾重重。

《苏州园林》是10月份的一节公开课,上课之前总想找一条“捷径”,思来想去,最终调整成写作型文本来设计,看起来把课堂的顺序梳理得清清楚楚,把写作的点也总结得明明白白,但课堂也多了限制,学生的思维看似在流动,其实是在限制下的流动;课堂看似在有序的推进,其实是在老师设计的框架下推进。课堂教学,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自由流动起来,让语言的魅力在学生的思考中绽放出来,需要继续探索。

Image

  说明文也可以这么美

Image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师:上课!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在这里走进《苏州园林》。听说大家去年秋季的融合课程就是走进苏州园林,弱弱地问一句:回来后,老师让你们写《苏州园林》了吗?(随便聊两句)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苏州园林》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老师觉得说明文竟然也可以这么美。
【屏显】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生齐读。
师:借助作家张中行的文字,我们知晓叶圣陶先生在写作上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因为追求完美,所以,他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语言艺术家的魅力果真是不一样的,你看苏州园林众多: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每一个园林山水风景各不相同,但叶圣陶先生却从众多的不同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
预设:
生: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屏显】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生齐读。
师:这个语段很重要,我们再读一遍,首先它让我们明白了苏州园林作为园林的建筑特点,其次,它会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巨大的帮助。请我们跳读语段,理一理文章的脉络。找出每段话的关键句,完成图表。
生跳读课文,提炼关键句,填图表。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
预设:
生叙说。
师:这篇文章的一个特色就是每一段话都有一个关键句,所以让我们很容易捕捉到苏州园林的景致及其特点。除此之外,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呢?这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或者每一段的景与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预设:
不可以。……
师:后面的四段景物分别照应了四个讲究,四个讲究是按照从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来写的,四个讲究和后面的三处景点也是从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这是逻辑顺序。这样看,整篇文章是什么结构?
生齐:总分总。
师:同学们看,这样一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非常清晰了。一来,我们对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有了很深的印象了。来我们一起看着图表说一遍:
预设: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其设计总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此,大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细节处注意角落里的图画美,门、窗雕镂的图案美,各式建筑的色彩美。
师:大家看,如果有方法,说明文的结构也可以这样眉清目秀。
【屏显】
美在篇——眉清目秀
有挈领段
有中心句
有主有次
有呼有应
Image
 
师:同学们,我们用30秒的时间看图表再梳理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默看。
师:刚才是跳读整篇,现在我们来读其中的某一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某一处的景致的。
【屏显】
读段,学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生齐读,然后交流。
预设:
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刚才读谋篇布局时知道,每一段都有一个关键句,这一段的关键句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就给我们设了一个“路标”,给了提示,这一段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屏显】
美在段——明明白白
设“路标”,给提示  
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   摹状貌
……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方法,可以让苏州园林的每一处风景的特点都明明白白。下面,我们把目光再聚焦到句子。读这些句子,你又能从中发现点什么呢?
【屏显】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这几个句子,老师在初读的时候,感觉有点不太理解,大家讨论讨论,好好梳理一下。
预设:
图案画工整,大部分对称,比较刻板,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给人自然之趣和艺术美感。
艺术强调个人创造,其成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且无法复制;技术,蕴含固定的方法和程序,其成果有实际效益,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猛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也是无所依傍的,所以景致并没有被隔开,只是起到了一个缓冲视线的作用,使得景物是一层层逐次展开的,让游览者觉得园林里景观众多,且很有层次感。
师:有没有发现每一组都是什么词?近义词,近义词放在一起辨析就有了一定的思辨性,可以引发我们向更深处思考。
作为一篇标本式的说明文,我关注到作者还有一些句子的表达非常严谨。大家看:
【屏显】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至于池沼,大多使用活水。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Image
 
预设:
“绝大部分”“大多”,是有分寸地使用限制性词语,说话不绝对,留有余地,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一切都”“决不”,限定性词语,不留余地,斩钉截铁,说明苏州园林设计的总特点不容改变,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看,在句子的表意上,作者使用了思辨性的近义词和一些限制性的词,让语言表达特别严谨准确,无懈可击。
【屏显】
美在句——准确严谨
近义词语增强思辨性
    限制性词语让表意更准确
师:作为说明文,读到这里,感觉也可以了,我们跟作者学习了谋篇、写段、写句的方法,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就再读吧,看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出什么体验来?
【屏显】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或者是重峦叠嶂,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
只觉得身在山间。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
  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预设:自由、自然、生命的安静与闲适
  【屏显】
苏州园林的设计极力追求: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师:天地是万物化育之本,苏州园林的设计极力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我们回到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后来长期居住在北京。写此文时,叶圣陶先生75岁。文章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他说: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汀岸。
所以,从园林文化深处走出的叶圣陶先生,走过人生的千山万水,他深知生命的返璞归真,他是懂苏州园林的。
正是因为这份爱,这份情,所以,说明文其实也可以这么美。
谢谢同学们,下课!
Image
 
 

Image
Image

作者简介: 陈海波,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语文教师,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湿地”、《河北教育》专栏作者,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出版专著《教育的最小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