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陈郝

 微湖渔夫 2021-11-27

图片

陈郝位于古薛国(金元时期属峄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1369年降峄州为峄县。现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境内,系深藏国内的一古老村庄,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时的陈郝村四面环水,北面隔水傍山。许由河从村中穿过,形成河东河西。许由河有三大水系——许由泉水系、温泉水系、攀倒井水系。水系主要源头许由泉,原名“飞来泉”。传说尧帝时认为许由是个贤人,于是决定把帝位禅让给他。许由不肯接受,悄悄地离开京城。后来尧派人找到了他,劝说他回去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泉边洗耳,表示不愿再听这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世人尊敬,“飞来泉”改名许由泉地方志记载:村北柏山腹地,一日突现一洞,洞口丈余,深不见底,泉水涛涛,涌出若沸,远望如匹练横拖。泉水流数里老子泉自北来注之,又西流与牛泉汇合,经大云寺前绕泰山奶奶庙北至许由河,又西南流至邹坞,再有龙眼诸泉流入…… 经此 “曲曲十八弯”,最终进蟠龙河汇入大运河,通往京杭。

图片

除了充沛的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这里还藏有大量优质淘土、煤炭,为陶瓷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料、燃料。从南北朝起,陈郝即是中国北方的陶瓷发祥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陶瓷古镇。历代古迹遗留众多,素有“九庙十桥七十二瓷窑”之说。十桥为清漳桥、峄阳桥、泰山桥、甘桥、坡石桥、仙人桥、百纳桥、榭云桥、乐善桥、鱼桥等。其中峄阳桥属官道桥。最大桥为清漳桥,始建于唐代,是座完全采用青石结构的纵联式单孔石拱桥。古桥雄伟壮丽,如雨后之虹,横卧于青流之上,至今还在。九庙为泰山奶奶庙、玄帝庙、大云寺、火神庙、三清观、观音堂、土地庙、西天佛爷庙、三皇行宫等。瓷窑更是遍布古镇周围,2006年陈郝古窑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峄县志》载:“许由泉,西北四十里,陈郝集东,泉脉二三窦,小泉清澈,旁有大木,其有亭。”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洗耳于泉畔,河以泉得名。由于泉水出自山腰石窦,清沏见底,其旁亭榭数间,亭下藕池,夏荷朵朵;许由河边杨柳低陲,花草繁茂,店铺鳞次栉比,引来商贾云集,车舟穿行,古镇陶瓷产销两旺。庙宇晨钟暮鼓、经声佛号,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有《咏后亭花》等诗作:“玉砌瑶池美,花容不卸秋。游蜂知闭户,戏蝶忘穿楼。树影担前瘦,云光院内稠。掇鹅谋二李,谈笑夜行舟。

时古镇河流纵横,船楫如梭,有“江北水乡”之美誉。唐代重修的泰山奶奶庙流芳不朽碑上记载:左有许水淹漾,渊来自东北,古有清漳桥卧潋漫。清漳桥处,为水旱码头的中心区,桥上千车待发,桥下千船待航。旧时诗作《陈郝时雍亭》这样写道:“两拱西东景物幽,一泊碧玉绕村流。花香四序青红艳,雾仗千峰紫翠浮。国运船通徐兖路,车装船发帝王州。亭船万艘车书重,草绿黎元向北讴。”

图片

自唐、宋至明、清,陈郝古镇以其发达的陶瓷业、兴旺的佛教文化和迷人的自然风光,成为远近闻名的商旅重地。古镇内,市井闹热,人烟輳集,车马軿驰。乘小舟,可顺水游览“十桥十八弯”景色。择旱路,从清漳桥东首玄帝庙始,顺东西街行百米,至泰山奶奶庙。过泰山桥又东行300米至大云寺,折而西北行400米许至三清观,路过瓷窑数座,经鱼桥南行150米至三皇行宫,再走榭云桥百米许到土地庙,又南行300米许至火神庙,折而北行百米许又见瓷窑数座,过峄阳桥仍回泰山奶奶庙前

北山上的东山口,古时为南京至北京的官道,其山口建一旅馆,南来北往的文人商贾多在此栖身。

图片

明朝嘉靖年间,陈郝陶瓷发展达到了高峰。经省内外考古专专家对陈郝瓷窑遗址进行发掘表明,当时陈郝瓷窑已分为三大区域,即村北为青瓷区、村南为白瓷区、村西为黑瓷区。其中,青瓷区按其时代可划分为四期,第一期的年代为北朝晚期;第二期的年代为隋代;第三期的年代为唐、五代;第四期的年代为北宋。此时已有部分成了皇家瓷窑,产品被列为贡品。白瓷区田地中多有厚度达3余米的瓷片堆积,地上瓷片也随处可见。黑瓷区发掘出的瓷片黑中发亮,有透明感。

各区出土的器皿,有碗、罐、盆、高足盘、盘口壶、器盖、钵、瓷筒、圆底器、碟、壶、缸坛、灯、玩具等。

图片

陶瓷发展对燃料的需求,促进了煤的发现。工人们在挖掘陶土的过程中发现了煤的存在,陶瓷烧制由柴烧转为柴烧与煤烧并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煤的采挖和利用也引起后来朝庭的重视。

1875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保贞上书光绪帝,力陈开采煤铁的重要性。光绪皇帝亲自批复:“开采煤铁事宜,着照李鸿章、李保贞所请。”

从此,就在距离陈郝十余里的枣庄诞生了由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徐世昌、代理国务总理朱桂辛先后担任董事长和董事的山东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张勋、周自齐、张莲芬、张作林、张学良父子等都曾是公司的大股董,并成功发行了中国民族工业史上的第一张股票。

图片

乌飞兔走,光阴荏苒。陈郝古镇昔日风华早已不在。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当地乡邻的悉心呵护下,一些古迹、遗址尚存,向游人们见证着往日的辉煌;那些不时被发现的瓷片,还在诉说着旧时的故事。陈郝古瓷历经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马氏柴烧陶瓷几代传承,越发精湛和卓越,其柴烧茶具深受海内外茶客喜爱。

图片

柴烧茶具色泽温暖,质朴浑厚,气孔结构比较特殊,透气性极好。手工制作和柴烧的工艺,很好的保护了陶土中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把陶土中所含的铁元素都“赶”到了器物表面,因此具有柔水和软水的效果,从而提高茶汤中的溶氧量,使茶香更浓,茶味更厚,提升茶汤的口感和韵味。长期使用柴烧茶具泡茶可以健身养颜,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