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主|工作和生活,有多少你可以自己做主?

 新用户36625prl 2021-11-27

想象在工作当中有两种典型的场景:

场景A:

老板给你分配工作,明确地告诉你要做什么,怎么做,使用什么工具,每隔2小时要反馈具体结果,甚至最后文档中的字体和格式都事无巨细地交代清楚,你只需要按他的要求执行就行,甚至换成一台机器都能完成,你完全不用太动脑子。

场景B:

老板有一个工作目标需要达成,他希望你来帮助他,他和你探讨预期的结果,但你需要先提方案,只要没有太不妥的地方,他会接受你的建议方案,而具体的执行细节和工作方式,你可以自己决定,只需要定期反馈结果就行,而且碰到难以解决的障碍,可以找他商量。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

我猜测你的选择可能和我一样,会选择B。为什么呢?因为从感受上,B让我们更加有意愿去完成。为什么更加有意愿?因为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我们一个很底层的动机——自主,它这也是本文想和你交流的。

1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主?

自主的定义很简单,简单说就是“自己做主”。但为什么我们想要自主呢?其本质是:自主带来掌控感

我们在如何提高你的幸福指数?(1)——掌控感中分享过,掌控感是我们体会到幸福的重要原因,而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所以自主也就从成为了人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在《动机心理学》中提到一个经典的假设试验:

选项A:在任务中总共接受5次电击,每次电击持续一分钟,但是何时电击完全由计算机随机决定,你无法预测;

选项B:在任务中总共接受5次电击,每次电击持续一分钟,刺激的强度比A略强一点,但试验给你一个按钮,你可以自己控制启动的时间;

如果必须选择一个,你会选哪个?大多数人会选择B,因为B给了我们掌控感,而这种掌控感会让我们更加有意愿完成自己的选择,就像我们在得到高研院毕设时,一个同学说到“自己的选的课题,跪着也要把它做完。”

2 你会如何归因?

前面提到,自主的本质是让我们获得掌控感,但是掌控感不仅取决于我们开始选择的自主性,也取决于过程和结果的可控性。

在这方面,我们人类天然喜欢做一件事情——归因,也就是给发生的事情找原因,比如古时候的打雷和闪电,就解释为“雷公电母”;灾害导致颗粒无收,是因为皇帝不好,上天在惩罚他;这次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

为什么要找原因?因为知道了原因,我们就能利用这种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从而采取对我们有利的行为。比如市场上有一款车买的很好,我们需要研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它用户体验做的很好?产品性价比很高?创始人很有人格魅力?

然后根据我们理解的原因,定义自己的产品,如果发现上市后,的确表现不俗,就会强化我们对产品开发的掌控感,如果发现市场的表现和我们预期差别很大,或者结果虽然好,但是和我们之前理解的原因完全不同,这会减弱我们的掌控感。

而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归因,比如同一款产品,投放市场表现不好,有人认为是市场行情不好,有人认为是产品本身不好,有人认为是品牌力不行。那么,归因会有哪些类型?

在《动机心理学》中,作者引用了伯纳德.维纳的归因理论,将其从控制点和未定型两个维度,分成如下的几种归因类型:

其中,控制点指的是结果的力量源,内部归因指的是将原因指向个体内部,外部归因则指向情境等原因;

而稳定性指的是引起事件的原因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是否稳定。

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你可以归因为自己没有用心准备,也可以归因为今天下雨了,影响了我的发挥,前者就属于内部归因,而后者则是外部归因,且是不稳定的。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自主感,掌控感以及后续的行动。通常而言,进行内部归因的人有更强的掌控感和自主性,因为内部的因素,天然就更加可控。

比如你今年没有升职加薪,你可以归因于自己某方面做的还不够好,能力还需要提升(内部归因),也可以归因于上级就是混球,或者组织就是不公平。

有可能第二种归因是对的,但是与你而言,除非你离开这家公司,否则这种归因对你并没有帮助,因为你无法改变,反而对你无益,因为你失去了掌控感,只能默默忍受和怨天尤人。

3 如何提升自主性?

为了提高我们的自主性,结合我的体验和阅读,我建议可以做如下的尝试:

3.1 控制的三分法

想获得内心宁静?斯多葛可以帮你中,我们分享了斯多葛的控制的三分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可以分为三类:

完全可控,比如我们的目标设定;

完全不可控,我们的过去,太阳的东升西落;

部分可控,部分不可控:考试顺利通过,加薪。

对完全可控的事情,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控制权,自己做主;对于完全不可控的,接受;对于部分可控,部分不可控的,把可控的部分找出来,自己做主,不可控的部分,随它去,比如升职加薪,做好自己的工作,主动提出需求,至于老板的决定,那是他的事情。

而这种处理方式,其实和前面我们提到的内部归因是相吻合的,就是从自己出发,自我是源头。

3.2 用小事建立掌控感

生活和工作中,的确有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比如不想做的工作、市场行情不好、小孩不省心等,感觉生活失去了掌控感,但我们可以主动设计一些可以自己决定的小事,让自己重获掌控感,比如每天给自己独处的15分钟阅读或发呆;每周奖励自己看一部电影;每天正式工作前, 给自己冲一杯咖啡或喜欢的茶,这些都是一些自己可以选择和控制的事情,无论发生什么,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可以自己做主的,即使是要处理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我们也可以设计自己的工作方式,选择自己的工具等。

3.3 给他人以选择

因为自主几乎是每个人的基本动机,所以我们也要多给别人”自主”的选择机会。比如在和同事协作的时候,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不要急于事无巨细的安排别人该如何做,可以先听听他的想法,即使他提出了方案,也可以让他先去选择具体的实施方法,特别是那些比较模糊,需要发挥创造力的工作。

而这个思路也同样适用于小朋友,比如在家和女儿沟通的时候,有时我也会要求她严格按照我的指示,但是更多的时候,给她选择,比如“我们这里有三件事,弹琴、画画和做作业,你想先做哪个?”,“这里有肉和蔬菜,你要先吃哪个?”,

与你而言,哪个选择都无所谓,但因为是她自己选的,所以做起来动力会更足。

总结

自主的本质是掌控感,它是我们人类的基本需求,因为掌控感和幸福感直接相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