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芪 黄芪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其补气作用突出,有"补气圣药"之称。 1.黄芪建中汤(虚劳证) 组成服法:黄耆4.5克,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 ,芍药18克,生姜9克, 胶饴30克。上七味,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入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气短胸满,加生姜,腹满,去枣,加茯苓4.5克。 功能主治: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骨肉酸痛,行动喘乏,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自汗盗汗。 2.桂枝加黄芪汤(黄汗) 组成服法:桂枝、 芍药、 甘草各6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黄耆6克。上六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须臾饮热稀粥约200毫升,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功能主治: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疽脉浮,有表虚症状者。 3.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黄汗) 组成服法:黄耆15克,芍药9克 ,桂枝9克。上三味,以苦酒200克,水1.4升相和,煮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 功能主治:益气祛湿,和营泻热。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 4.防己茯苓汤(水肿) 组成服法:防己3两,黄耆3两,桂枝3两,茯苓6两,甘草2两。上5味药,以水6升,煮取2升,温分三服。 功能主治:皮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