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荣琛:发起再次纪念恩师程砚秋

 lsjxs 2021-11-28

《锁麟囊》演出后合影(1983年)

左起: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新艳秋、王吟秋

此事的缘起在1982年岁尾。想到次年3月9日是恩师程砚秋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整日子,自1959年正式举办纪念程师逝世一周年后,除逝世二、三周年是由我和吟秋所在的程派剧团做了含有纪念意义的演出、周恩来夫妇赶来参加外,就再没有什么举动了。而近几年,马连良、尚小云、荀慧生、裘盛戎等都有纪念演出;1981年8月在北京还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演出,那能否借这个日子再隆重纪念一下程先生,展示并推动程派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在程师母的同意下,我将此事与一位要好的也是研究程派的朋友商议,他全力支持并出了不少好主意。在征得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支持后,由我提出书面报告报批。我考虑1959年参加纪程的六人,除侯玉兰已故外,其余五位都要参加。另外,还要考虑邀请在南京执教的新艳秋也来参加。为了程派的繁衍,不应再有门户之见,不管是程门弟子还是程派传人,应一视同仁无分彼此。1959年纪念程师时,邀请新艳秋时机还不成熟,那么今天就成熟了。程派传人不多,更应团结合作,何况新艳秋当年颇受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器重,邀请她也使与程师交好甚厚的周总理泉下心安。这么办,按程师之下的第二代说,仍是六人: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李蔷华、江新蓉和我。还要有我们之下的中青年的再传弟子,才显得兴盛。我带着写好的报告去报子胡同征求程师母的意见,其他不成问题,关键是新艳秋这一条。师母较先前开朗多了说:“她唱了那么多年程派,也是有功劳的。过去的就过去了,就让她来参加吧。”后来,当时已逾七旬的新艳秋来到北京,专程到报子胡同拜谒程师母,执弟子礼,娘儿俩把谈甚欢,可称前嫌尽释。我也十分尊重这位为程派先行一步的老大姐。

图片
图片
图片
纪念演出节目单

历来的纪念演出合作戏的戏码次序安排是个难题。纪念活动是我发起的,在程门弟子和传人中我又年长,遂抱定一个宗旨:让,这样什么事情都好办。

这次由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剧协、中国京剧院、北京京院和中国戏曲学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演出,1983年3月16日起仍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开幕式由曹禺主持,俞振飞致词,之后是我们五人合演的《锁麟囊》:

李蔷华唱开场的“看妆奁”,

李世济的“春秋亭”,

王吟秋的“朱楼寻球”和“三把椅”,

新艳秋是最后的“团圆”,都是重场子;

我只演中间“归宁发水”一小段,就几句西皮原板、散板,戏很轻,几分钟就下去了。

由于把重点场子都让了,尤其是把戏核部分让给久未出台的吟秋演,从而才顺利促成五位联袂合作。

图片

之后几天是每人一出大轴:

17日是新艳秋的《六月雪・探监》;

18日是李蔷华和梁庆云的《武家坡》,压轴是江新蓉的《三击掌》;

19日为王吟秋的《荒山泪》“寿堂、织绢、抢子”,前有天津林玉梅的《碧玉簪》“病房团圆”;

最后一天是俞振飞先生和我的《春闺梦》。

世济因身体不好,没有单挑演出。

这几场戏的大轴和压轴前,大多是我们五位的学生或弟子参演:新艳秋的学生、南京的钟荣演了《文姬归汉·祭坟》,张莉莉演《青霜剑灵堂》;吟秋的学生、上海的王凤莲演《六月雪・法场》;世济的学生王学勤演《三击掌》;我的弟子吕东明演《大登殿》,张曼玲演《玉堂春》。如果说,我们曾直接或间接受教于程师的算程派的第二代的话,那么从学于我们的钟荣、吕东明等,当为第三代,最有趣的是还出现了第四代:我的弟子李文敏在北京市戏曲学校所教的学生、时年18岁的李海燕,唱了《贺后骂殿》;此外,由程师挚友、程派大知音、作家冯牧推荐,从学于程派研究家陶汉祥先生的天津市戏曲学校也是18岁的刘桂娟演了《六月雪》。仅此亦足以显示出这些年程派还有一些后继者,三代同学一起纪念程砚秋先生终究是令人欣慰的。后来,年纪相当的李海燕、刘桂娟和辽宁的迟小秋(受业于吟秋)等青年程派,在舞台上十分活跃,分别荣获电视青年大赛旦角最佳表演奖和梅花奖,还先后去香港演出;只不过,程师是男旦,程派第二代还有我和吟秋是男旦,第三代以后就是清一色的坤旦了,程先生所创的独特风格,多少会受点影响。

图片

钟世章(左)与白登云

由于我是倡议者,又要参加演出和各种活动安排,内外压力很大。一是我的门生弟子多,原定老一辈五位每人只带一名弟子参演,我选了就在北京、艺术上也较为成熟的张曼玲参加;吕东明是大会单独邀请的,不算在我的账上;钟荣在江南已有点名气,也作为大会特邀,所以又破格允许青年的张莉莉参演。这样事实上新艳秋和我都有两名传人参加演出,已超了额。可是,我的在京和外地的一些弟子仍有点不满,纷纷要求参加演出,甚而提出不按限额,要按艺术水平说,有人去找大会秘书长说理纠缠。大会无法安排,又把矛盾下放给我,我费尽唇舌做说服工作,请她们要顾全团结大局,反落了个“胳臂肘往外拐”。

赵荣琛、俞振飞《春闺梦》

1983年演出实况视频

关于《春闺梦》,是俞振飞老人提出同我合演的,这也曾引起有人嫉妒作梗,但慑于俞老的威望,虽然无可奈何,可是在派戏和演出方面的麻烦就大了。《春闺梦》,俞老说他已几十年没有演过,况且那时演一次改一次,如今他也记不清了。这出戏,程师倒是给我仔细说过,我熟记于胸,还灌过唱片,但程师在世时,此戏我要给恩师“留”着不能唱;程师谢世后,这出戏因曾被指摘内容有“问题”,更没机会演,也就是说此戏我学会了几十年,却从未在台上露过。鼓师仍是白登云先生,他和俞老是莫逆弟兄,但此戏也是多年没打过了;所以戏要从头说排,我和俞、白二老说了好几次戏,才算敲定。琴师仍是钟世章和夏魁连,倒是驾轻就熟没费多大劲。在排练和演出中,我要处处关照八十高龄的俞振飞先生。就是这样,在正式演出中,俞老还是忘了词,我只好临时加了一个亲昵的动作,伏在他耳边提词。俞老只演了夫妻梦中相会的文场子,后面战场上的跑圆场等则由他的弟子姚玉成代演,以照顾他的高龄确保安全。我当然是盯到底,戏虽是头一次演,由于已琢磨了几十年烂熟于胸,上台反倒得心应手、流畅自然,觉得演出了人物的感情,还差强人意,只是嗓子不太理想。之后,曾在1936年看过程、俞合演此戏的张今老先生,撰文高度评价了俞老和我的演出;我的知交、书法家亦顾曲家欧阳中石和评论家曹其敏合写了文章,详细分析了我的演唱,在众所皆知的“武戏文唱”法则基础上,他们又以我为例,提出了“文戏武唱”的立论。此剧也录了像,电视台不时播放。这出《春闺梦》,我平生只演过这唯一的一次,能有如此效果,当是十分欣慰了。

图片

王光美、果素瑛、新艳秋、白登云等合影

在程派传人不多、又总难免有些疙疙瘩瘩的情况下,能办成如此济济一堂的“纪程”活动,也足以告慰我的恩师于泉下了。如今我的师母和俞振飞、白登云先生,以及钟世章、王玉敏等,都已先后谢世,回忆往昔,更令人感慨于心。

《粉墨生涯六十年》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年10月出版

京剧道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