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1128教学手记——思维衔接是写作训练的又一难点

 晋诺工作室 2021-11-28

在给学生改作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写作一个非常普遍的弱点——思维不能衔接。

不能衔接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地方。

一是拼接语意层而不是逻辑构建语意层。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把具有相关性的语意排放在一起,但至于这些语意彼此之间的具体关联则不注意或来不及思考,这就就形成了表达的大体指向则有而细致的逻辑关联则无的写作状态。这样的文章正与古人所提倡的“密不透风”相反。

比如例文1的第23段就缺乏内在关联,散了。改文则融合了234三个语段的内容,重新搭建它们的逻辑关系,合成一个完整的语意表述结构:事物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们的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符合这一观点——结论:人的认识对事物价值的重要意义——转折:存在无法认识的价值。整个语段实际由两部分构成,即认识对事物价值的重性及常常不被认识的事实。考生在考场上往往写得颠三倒四,大概是因为逻辑思路本身确实不太清晰。

二是事例与论点的粘合处。按照道理,例证与论点是支撑与被支撑的关系,它们之间结合的越紧密论证力度赵大。因此,我们强调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论据材料与论点的结合密度。但在写作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只叙述事例,直接加结论;要么围绕事例的分析出现了偏差,导致论据与论点不能完美融合。比如,例文2,枊永的例子,为了强调时间沉淀的作用,特别指出是我们才懂“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艺术价值,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因为,柳永的词在当时就相当于现在的最火的流行歌曲,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承认喜爱。为了使论证圆融逻辑自洽,我强调了柳词的审美意趣的系统梳理,给时间沉淀提供合理的支撑点,让论据与论点更加紧密些。

写作文不易,改作文尤难;而只有自己能改,会改,才算是真正会写作文了,因为,能改会改,说明对写作的理解更通透了,有了更高的认识。因此,试着改自己的作文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作文题:2021年上海卷: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例1

原文

让理性之光穿越时光照耀万物之价

蔡翁杰

1.事物的价值体现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只有经过时间的无数次检验,实用性的事物以及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才能终究被理性之人所认识。

2.何谓事物的价值?事物的价值往往由人们的生产生活所决定的。人们需要保暖,于是人们认识到了衣服的价值;人们需要交易,于是人们认识到了金钱的价值。

3.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好标准”。一件事物的好坏,需要在时间里进行不断的试错,由此其价值方能被人们所认识。

4.诚然,事物的价值因被人们认识而显得尤为重要,但有些事物,却因为局限于当时人们的目光,因而无法被人们认识。

5.中世纪的欧洲,曾有一位主张“日心说”的学者哥白尼。由于与当时的“地心说”不同,被认为损害了上帝的权威,最终被迫害致死。可是如今,每个人都知道哥白尼是人们开始正确认识宇宙的先驱。

6.“日心说”的重要价值在几百年以后才被人们所认识。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被名为“上帝”的东西蒙蔽了双眼,缺少了理性的目光,。

7.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认识,往往偏向于他们曾经所认识的。教庭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他们便认识到上帝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往后出现的任何事物,都在“以上帝为中心”的基础下认识到。正因此他们的思想被教庭所限制,理性被时代所禁锢,事物的价值因不被人认识,至此被埋没。

8.这种情况,直至尼采喊出“上帝死了”尚且终结。理性之光终于普照了人类。人们不去在意“上帝怎么想”,而是思考“我会怎么想”,学会了以人类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无数被埋没了的事物的价值也终有得以重见天日。

9.不仅是“上帝”,“封建礼教”“时代局限”亦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无论是凡高的作画,亦或是《红楼梦》若以当时的目光看待,便是废品或是禁书。

10.由此,反观当下生活,理性之光不可少。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了人们急于求成,等不及时间的沉淀,终被利益影响事物认识。在新时代的我们,更需要学会认识事物价值,让理性之光穿越时光照耀万物之价值。

改文:

让理性之光穿越时间照耀万物之价值

翁杰写  晋诺改

事物的价值体现是多方面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才能被理性之光照耀。

何谓事物的价值?

事物的价值往往是由人们因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所决定。人们需要保暖,于是认识到了衣服的价值;人们需要交易,于是认识到了金钱的价值。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则是指通过实践检验人们对事物价值的认识的科学度。因此,事物的价值因被人们认识而显得尤为重要,但有些事物,却因为局限于当时人们的目光,却无法被人们认识,这就造成了明珠投暗的结果。

中世纪的欧洲,哥白尼主张“日心说”,与当时的“地心说”冲突,被认为损害了上帝的权威,最终被迫害致死。事实上,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哥白尼是人们开始正确认识宇宙的先驱。但“日心说”的重要价值在几百年以后才被人们所认识,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被名为“上帝”的东西蒙蔽了双眼,缺少了理性的目光。他们认为上帝是高于一切的存在,他们认识事物价值的视野是“以上帝为中心”向外散射的。在他们的眼里,任何事物都被打上了上帝的印记。也正因此他们的思想被教庭所限制,理性被时代所禁锢,事物的价值也就不能被正确认识,只好沉到时间之流的底部去。

当然,不仅是“上帝”,“封建礼教”“时代局限”“认知偏差”等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无论是曹雪芹的书,凡高的画,还是被毁掉的北京长城,在当时全都披上了怀疑与否定的目光,成为禁书、废纸或垃圾。直至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人们才从狭隘的视野监狱里走出来;直到五四运动的东风打开了人文思想之门,《红楼梦》才被光明正大地推上名著之尊位;直到二十世纪末人们才发现如果北京的古城墙还在那该是怎样一个鲜活的历史文化底蕴之碑!

由此可见,当事物价值沉在时间之流里而被理性之光照耀之后,人们才会不去在意“上帝怎么想”,而是思考“我会怎么想”,不去沿袭旧思想陈观点,而是以人类自己的方式、用更科学的思维去认识那些貌似没有价值事物的价值。

鉴古晓今,观远知近,面对快节奏的现实生活,我们当以理性之光、科学的认知尽可能地早发现那些本该被我们认识的价值,减少它们在时间中沉淀的流程,岂不更有意义!

例2

原文

时代之外

 汪新宇

日月乎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间,往往在无情的流逝中见证长情的意义。事物的价值客观存在,而所谓时间的沉淀也不过就是人们认识其价值的过程。
既然如此,人们便应重新回顾时代之外的我们,拾起了什么。那些争名逐利的荣华富贵早已被冲刷进历史的长河,而那些沉淀下来的文学,沉淀下来的思想乃至沉淀下的人本身才被我们重新认识。也正是这些因时间留存的价值方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在此被我忆起。进言之,立于时代之外的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到被当时之人随意抛弃的事物的价值,永恒的价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个权贵为尊的时代,柳永满腹着经纶,怀揣着希望却屡次碰壁,在失望中发出了如此悲唱。仅是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不再被赏识,何其悲也。但他的文字最终被谁认识了?我们。他的更与谁人说被我们歌颂,他的素养被我们赞扬,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学的魅力,只有经过这般时间的沉淀,时代之外的我们才能放下身段,以沉淀下来的学术进行真正的评价,使其真正的流芳。
我们愿意做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为苦难的中国照亮前程。那个封建吃人的年代,陈仲甫先生为中国点燃的那缕火又被多少人认识呢?坐牢,孩子上刑场。在经历了多么厚重的苦,他的新思想才得以沉淀下来,才得以创建青春之民族。正如他自己所言唤醒一个麻木腐朽的民族是需要几代人奋斗的大事业,这就是一个逐渐被认识的过程。只有经这般时间的沉淀,时代之外的我们才能挣脱枷锁,以沉淀下来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使其真正的发光。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的思想是超前的,却也导致了那个时代的无人理解,也造就了他的异常孤独。可历史证明了他的伟大。只有经历了这般时间的沉淀,时代之外的我们才能摆脱偏见,以沉淀下来的认知进行具体的理解,使其真正的不朽。
以上三者,皆是我们作为时代之外之人的重新认识,经过了这般沉淀,我们心中的他们,死后方生。但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呢?我们有文学,有思想,更有自己,凡此种种的价值,被我们发现了吗?这是一个进行时,却难以成为完成时。我们应不断的跟着时间的脚步来沉淀自己,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豪情,在逝者如斯中侯佳音。
虽然明珠也有蒙尘之时,虽然时代之内的我们难以找寻出我们自己的价值,但探索发现的过程,便已是时间沉淀的过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终有一日,时代之外的他们,会证明我们的价值。

改文

时代之外

新宇写  晋诺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滔滔时光,奔涌而去,时光的沉淀,并没有改变事物的价值,只是改变了我们,改变了我们的眼光、认知与思想。因此,真正认识事物价值的是被时间改变了的时代之外的人们。
既然如此,便应特别重视时代之外的人们,认识那些时间沉淀中保留下来的事物具有怎样的价值。随着滔滔时间之流而去的是那些名利地位、荣华富贵,而那些在时间沉淀中保留下来的文学、思想乃至人性本身将需要被人们重新认识。质言之,立于时代之外的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不被当时之人珍视的事物的价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个权贵为尊的时代,柳永满腹经纶,怀揣希望却屡次碰壁,在失望中发出了如此悲唱。仅是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不再被赏识,何其悲也。但他的一腔怨愤最终被谁认识了?我们;他的“更与谁人说”,这个“谁”是谁?我们。虽然柳永成名于当时,“有井水处便有柳词”,但柳词的审美意趣直到今天才被系统梳理研究,2001年在他的家乡武夷山召开了“中国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内陆、香港、台湾的150多位柳学专家学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开拓了研究境界,才使柳永对“慢词”“俚词”的贡献昭明于天下。
“我们愿意做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为苦难的中国照亮前程”。那个封建吃人的年代,陈仲甫先生为中国点燃的那缕火又被多少人认识呢?坐牢,孩子上刑场。在经历了那么厚重的苦,他的新思想才得以被人们稍稍了解,正如他自己所言唤醒一个麻木腐朽的民族是需要几代人奋斗的大事业,其实,这就是一个逐渐被认识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的核心是人们的认知能力,只有经较长时间的沉淀,时代之外的人们才可能挣脱枷锁拥有这种认知能力。同时,我们也敢断言,随着时间推进,我国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会让“后人的后人”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先烈的价值。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的思想是超前的,却也导致了那个时代的无人理解,也造就了他的异常孤独。可历史证明了他的伟大。当时的人与尼采生存在两个不同的思想世界里,只有经历了这漫长的时间沉淀,时代之外的我们才发现尼采思想的博大与可贵,我们的思想与尼采的思想对接成功,同时,也正是这种对接,才使其思想真正不朽。
文采、精神、哲思,往往须经过时代之外的人的重新认识,才死后方生,以至不朽。由此,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呢?我们有文学,有思想,更有自己,凡此种种的价值,就能轻易被我们自己发现吗?不,这是一个进行时,却难以成为完成时。我们应跟着时间的脚步来沉淀自己,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豪情,在逝者如斯中静侯佳音。
虽然明珠也有蒙尘之时,虽然时代之内的我们难以找寻出我们自己的价值,但探索发现的过程,便指向了时间沉淀后的归宿。终有一日,时代之外的他们,会证明我们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