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宏观经济学》第15章名词解释10个

 廿氏春秋 2021-11-30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0)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收支变化(税收、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等变动)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4.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在实际货币供给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5.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的效果。挤出效应也就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
6.货币政策效果:变动实际货币供给量对于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
7.货币政策乘数:是指当IS曲线不变或者说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7.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映,而是对由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的现象。
8.凯恩斯主义极端:当LM曲线水平或IS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
9.古典主义极端:当IS曲线水平或LM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10.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当政府使用一种政策时,同时以另一种政策相搭配,以稳定经济。

***以上内容如有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