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心理师》李梦版女儿,勇敢推倒心理围墙重建和妈妈亲密关系

 怡儿话书影 2021-12-02

  

“看蒋静的时候,我会想起王瑶。看王瑶的时候,我又会想起蒋静。演过女儿也演过妈妈,我才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演员李梦在微博上这样说。

在一个知名悬疑剧中,李梦是为失去女儿而疯狂的妈妈。这一次《女心理师》她演绎了一个在疯狂妈妈控制下,有心理病而暴饮暴食的女儿。

在女心理师中,蒋静在妈妈面前非常乖巧,温文尔雅弹钢琴,她和朋友在一起却暴饮暴食,穿着暴露,疯狂敲鼓。直到有一天,妈妈发现她因为暴饮暴食胃出血,才开始慌张。

在网友眼中,蒋静这个角色特别真实,仿佛能看见自己在青春期甚至更漫长的时间,和父母曾有的紧张关系。

是什么让明明彼此关心的母女,好像仇人一样对抗心理靠近?又是什么,让我们渐渐化解这样的心理隔阂,重新温暖彼此?

今天,怡儿将和你一起,从女心理师的这个心理剧集中,找到一种家庭故事力,让故事渐渐改变生活。

1 妈妈,那个姐姐为什么吃那么多

李梦扮演蒋静第一次出场,就是在街边疯狂吃喝,旁边的小女孩问妈妈,那个姐姐为什么吃那么多?

只见蒋静目光呆滞,只是机械地往嘴里塞着食物。

她没有享受美味,更像是一个大胃机器。

不一会儿,她躲到旁边去抠喉咙,让食物吐出来。

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她经常这么干。

在妈妈笑眯眯叫她吃饭的时候,她是安安静静只吃很少的一点的,很乖巧地埋着头。

一转身,她就从穿着文雅裙子的钢琴女孩,变成了酒吧里疯狂的乐队敲鼓女孩。

就像那个女孩问的,姐姐为什么吃那么多?

蒋静也会问自己,她不知道。在妈妈身边,她喘不过气来。

只有一个人,或者和朋友在一起,她才会用疯狂吃喝和敲鼓,呼吸一点自由的空气。

也许她吃那么多,又吐出来,只是享受做自己吧。

直到有一天,妈妈发现她开始吐血,这种自由也快没有了。

2 妈妈的爱有时是一种情感勒索

蒋静的妈妈,在蒋静爸爸离开之后,就开始独自抚养她。她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爱,让蒋静几乎感觉到窒息。

她哭着对蒋静说,从此就我们两个人一起过了,你要好好争气。

从此蒋静就生活在妈妈的苛刻教育之下,学钢琴,考学校,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蒋静要做妈妈眼中最好最优秀的孩子,尽管她心里的那个女孩一直在呼喊,不喜欢钢琴,不想被妈妈时时刻刻控制。

蒋静的一言一行,甚至书包里的小纸条,都可能随时被妈妈翻看,没有隐私。

有时,妈妈还会很随意打开蒋静的房间,看看她在干什么。

有一种爱是情感勒索,“我都是为了你,长大你就明白了。”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口头禅。

的确, 为了抚养孩子,让他们有更好的未来,生活中无微不至,学习上尽心尽力,让他们上最好的学校。

为了子女好,却很少问他们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

怡儿曾听过两个妈妈说自己的孩子长大后的愿望,一个说要做小区的保安,另一个说要做快递员。

刚一听到这样的想法,我很诧异,毕竟和我们儿时想当科学家,作家相比,今天的孩子似乎特别不想做崇高的事业。

他们很可能在父母爱的守护和过分的期盼下,产生了厌倦之心,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快乐的人。

《女心理师》的蒋静,这个有心理病的女儿和妈妈的紧张关系,是生活中母亲关系的真实写照。

当一只渴望天空的小鸟,被关在爱的笼子里每天喂食,嘘寒问暖,教他们很多技能。却唯独忘记,放他们去天空飞翔。

为了你好,有时真的是一种来自父母的情感勒索。大多数父母初心真的是为了爱,可却忘记了从子女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真实的需要。

同时也让子女缺少了更多直面现实的能力,和懂得爱和感恩。

3 母女推倒心理围墙,才能重建亲密关系

蒋静和妈妈有一道厚厚的心理围墙,需要外力和自己努力推倒。

当蒋静在心理师贺顿的帮助下,开始学着向妈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看起来很吓人的她,反而是真实的。

妈妈彻底明白女儿的真实感受,她不喜欢学琴,不愿意做乖乖女,更喜欢打鼓和做真实的自己。

妈妈也知道女儿,很想和她一起从被抛弃的阴影中走出来,过自己的生活。

而不是一直困在母女俩要争气,要过的好,要很优秀的阴影中。

妈妈终究是爱女儿的,从批评指责和辩解敌对的心理围墙中,两个人都在努力挣脱出来。

蒋静在愤怒的表达中,也在说着渴望和妈妈一起走出阴影,她想要靠近妈妈,明白妈妈对未来的期望,和最痛苦的感受。

妈妈也开始明白了女儿的愿望,和不能忍受的生活。

当两个人推倒心理围墙,就开始重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看似残酷的围墙崩塌,恰恰是两人更亲密的开始。

写在后面

在心理学著作《亲密关系》中,曾提到,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好像一个圣杯,从一开始充满滤镜的月晕光环,到关系面临崩塌的幻灭。

这里就好像是,蒋静和妈妈,她们一开始彼此依靠,互相扶持度过难关。在蒋静渴望独立自由的青春期,却在妈妈的强烈控制下,自毁身体,也不愿直面妈妈。

当心理师贺顿帮助蒋静,让她勇敢直面妈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两个人发现可以建立新的亲密关系,彼此走近。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亲密关系的困境。

女儿因为迟迟没有步入婚姻,建立自己的家庭。父母常常会担忧和埋怨,觉得女儿不负责任,很失败。

妈妈和爸爸一起来女儿所在的城市看病,当天才告诉女儿,说来检查身体很快就走。也许父母只是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可是孩子却感受到不被信任,和缺少家庭的参与感。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忽视孩子,和向孩子索取回报影响亲密关系。其实,父母太过操心,或者为孩子考虑,也对亲密关系有伤害,因为孩子没有更多成长参与空间,很难和父母建立紧密的家庭关系。

我们也许直面亲密关系的困境,只能通过内省和行动,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的改变,勇敢地找机会表达感受,主动关心家人的真实需要。也许,一切都会有所不同。

“愿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有栖息之地,毕竟爸爸妈妈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爱上的人。”

就像李梦的文字那样,爸爸妈妈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最多牵绊的亲人,尝试和他们重新建立一种亲密关系,我们可以做到。

今日话题

你会经常主动和父母说自己的心里话么?为什么?

@怡儿话书影,运用书影课故事,赋能宅家生活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