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244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1-12-02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依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见《论》.第244)。

作者:蒋远东

本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应该指的是右手的脉,右手的寸脉代表的肺,肺主皮毛,寸脉缓讲的是病在表;关脉代表的是脾胃,关脉浮是脾胃有热;尺脉代表的是三焦,尺脉弱是三焦血虚。

《辨脉篇》讲:沉而无力谓之弱;一呼一吸是4至谓之缓。寸缓关浮尺弱讲的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太阳篇》第2条讲: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第12条讲,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自汗出,蔷蔷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其中的阳浮就是本条的寸缓关浮,阴弱就是本条的尺脉弱。所谓浮就是轻取得到的脉;所谓沉就是重按得到的脉可见,本条的寸缓关浮讲的是第12条的太阳中风,其脉阳浮;尺弱讲的是第12条的太阳中风其脉阴弱,本太阳病讲的是太阳中风。其中的发热是太阳中风,脉阳浮而发热;汗出是太阳中风阴弱而汗出,桂枝汤主之。

根据本条文提供的信息,此以医下之是说这个医生是用桂枝汤发汗了的,但是,医生看到病人十日不更衣了,在汗出不彻的情况下,过早的用承气汤下了燥结,把表邪引到里面来了。

这里的复恶寒是表未解,是下药把表邪引入里了,是表证没有解除的表现。不呕是说这个病没有经过少阳直接到阳明了,是下的太早引起的。如果不是因为下的太早了的话,病人不会恶寒,而是汗出而渴。病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外证,第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所以,本条讲: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至于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这些在第47条,71条、74条都讲过,只需要依照第47条,71条、74条的讲法去做就行了,即但依法救之。

47条讲: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也,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仁丸(二仁一芍小承气:麻子仁、杏仁。芍药合小承气汤)主之。

71条讲: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主之。

74条讲: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1条和第74条讲的就是本条的渴者,宜五苓散;不要把本条的渴者理解成了宜五苓散了,因为五苓散是利下利的药,小便不利才能用五苓散;本条小便数,大便硬不是五苓散证。如果是单纯的口渴,小便不数,就可以用五苓散。

如果这个太阳中风没有痊愈,过早的用下药下了,引起心下痞了,宜先解表,后攻痞。因为这个心下痞是下药的寒和太阳中风的热结合在一起了就相当于太阳伤寒引起的心下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攻之。第29条讲: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表,当先解表,表解者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药名即是方名;大黄2两,黄连1两。用烧开了的水浸泡大黄黄连须臾,绞去渣,分温二服。

如果心下痞已经解除了,病人小便数,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可用蜜煎导导之。这里的小便数指的是第233条的小便自利,俗称夹不住尿。第233条讲: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大便虽硬不可攻,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