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子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之荔浦山歌的搜集与整理

 夫子303 2021-12-02

荔浦山歌的搜集与整理

一、活动目的

  荔浦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荔浦县志称:山歌不仅在荔浦乡村盛行,荔城及附近的群众也喜爱山歌,自清代至民国时期,每年中秋节前后三夜,在县城北门圩塘边,男女聚集,对唱山歌几到彻夜。现在好些乡镇每年元宵节和中秋节都举行对歌比赛,荔浦山歌手外出山歌比赛也多次获得区内大奖。

  为了更好地了解荔浦传统山歌的特点,增强学习语文特别是对诗词学习的兴趣,确立大语文的地位,从而养热爱家乡的情怀,我们特组织这次民间传统山歌的收集活动。

  荔浦传统山歌除情歌外,还有儿歌、风俗歌、礼节歌、挽歌及生产歌、生活歌等,生活歌中的苦情歌又可独立为一大项。荔浦山歌每首四句,以七言为主,也有五言的,四言的,儿歌也有三言的。七言的,除首句可三言或七言,其余一般每句七字,可加上衬字,一二四句或二四句押韵。唱腔可分长腔和短腔,用荔浦方言歌唱。

二、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

1)人员分工(高三032班)

第一组:主要负责收集荔浦传统情歌和儿歌。

第二组:主要负责收集荔浦传统风俗歌和挽歌。

第三组:主要负责收集荔浦传统生活歌和礼节歌。

第四组:主要负责收集荔浦传统生产歌和其它山歌。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至少搜集一首以上本县原汁原味山歌,不得抄袭。

2)工具准备

纸、笔、收录机、mp3mp4、荔浦论坛网站

3)采访对象

各乡村山歌手、山歌王及喜爱山歌的老者。

4)时间安排

2005910日至918(农历八月十五)的两个双休日。

2、山歌收集阶段

1)现场收集:到唱歌现场录音或请歌者口述山歌。

2)整理分类:将收集到的山歌按类别进行分类整理。

3、山歌分析

 将收集整理好的山歌按表现手法进行简单分析,了解荔浦山歌的一般艺术特点,结合所学诗词知识,增进对诗歌艺术特点的学习。

三、成果展示

1、情况汇总

本次收集活动其收集到荔浦山歌265首,其中部分或全部雷同13首,实际共收集252首,人均收集5.4首,收集最多的是龙怀乡的张佳芳同学共收集到22首。这些山歌可分为十大类,情歌81首,儿歌43首,生产生活歌23首,苦情歌92首,哭嫁歌3首,风俗歌12首,礼节歌3首,挽歌6首,其它2首。

2、荔浦山歌表法手法简析

荔浦山歌同全国各地山歌一样,多用比喻、夸张、双关、比较等修辞手法表现对事物陈与看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苦难生活的调侃和自嘲。

下面举例如下:

      用比喻

    这是荔浦山歌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法,通过比喻,将各种情状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如:

烦愁愁,

强如云雾下山头。

云雾下山风飘散,

谁人解得我心忧。(强如即好比)

将自己的愁苦比作满山笼罩着的云雾,且无可消散。

又如:

不定数,

好比浮瓢不定根。

半夜翻风落大雨,

这塘飘过那塘生。(浮瓢即浮萍)

将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悲惨命运通过浮瓢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再如:

人长一年多一岁,

树长一年多一枝。

只见见吹花落地,

哪有风吹花上枝。

人生易老,青春易逝比作吹落枝头的花朵,难以再续枝头,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少时。

②用比较

这也是荔浦山歌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了所要表现的内容。如:

宁做天上鸟,

莫做脚下小。

天上鸟得飞,

脚下小做奴婢。

通过天上鸟跟小妾相比,突出给人做妾做小的悲苦。又如:

小婆养崽,

大婆享福。

大婆养崽,

小婆做奴。

  则通过大婆与小婆对比,突出表现了,在旧时,小婆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用夸张

    夸张是民歌叙事最常用的一种手法,荔浦山歌特别是在苦情歌中有大量的运用。如:

        其一

讲苦你没得我那苦,

讲难你没得我那难。

罐子煨粥瓢羹舀,

吃水留渣第二餐。

      其二

讲苦你没得我那苦,

讲难你没得我那难。

上村邻舍未肯借,

以为有借没得还。

洗起鼎锅无米煮,

不知饿了几多餐。

     其三

  有女莫嫁三里村,

  讨柴割草命难跟。

  牛皮蓑衣也会烂,

  铁打肩婆也会崩。(肩婆即肩膀)

       其四

有女莫嫁羊额村,

羊额挑水上天门。

极写出羊额村挑水又陡又远的现状。

    其五

有女莫嫁平塘村,

平塘挑水要点灯。

夸张地写出了平塘村水源之短缺,不起早就挑不到水吃的情状。

④双关

  双关在情歌是有大量的运用,因爱恋双方,不好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用语间双关或语意双关来储蓄表达自己的心意。如:

槟榔好吃树难栽,

相思结子一排排。

哑子咬着单只筷,

心想成双口难开。

⑤顶真

顶真手法在儿歌中用得最多,环环相扣,如山环水绕,柳暗花明,十分有趣。如

排排坐,吃糯糯。糯糯香,炒老姜。老姜辣,炒枇杷。枇杷苦,炒猪肚。猪肚韧,买杆秤。……

摇摇努,满仔讨媳妇。媳妇恶,未理老家婆,家婆不舒服,躲到门角背去哭。

⑥幽默、调侃

  荔浦山歌在情感表现上多用调侃、乐观的态度表现对苦难生活的承受。如:

落雨叭叭,

请妹进屋吃杯茶。

茶叶还在广东树,

槟榔还在树开花。

有心请妹吃茶,却无以泡茶,又暗示妹仔还小,没到谈婚论嫁年岁。

妹莫愁,

吃完红薯有芋头。

红薯芋头吃完了,

粟禾穇子又勾头。(穇子一种农作物)

粟禾,又称粟米

穇子

生活困顿,终年以杂粮为生,却始终充满着希望。

冷西西,

家中无被盖蓑衣,

问我蓑衣恁子盖,

横一床来竖一床。

冷秋秋,

家中无被盖石头,

问我石头恁子盖,

搬来搬克汗湓流。

寒冬之夜,无被可盖,而不怨天尤人,反充满一种乐观精神。

⑦慰藉

  有时又用一种充满希望的话语来安慰他人或自己。如

妹莫哭,

挑担粽粑克你屋。

你莫嫌我粽粑小,

我小小粽粑有腊肉。

平塘田大丘,

十种九无收,

碰着年成好,

楼上起高楼。

山上木叶堆打堆,

哥我情歌不会吹。

几时吹得木叶响,

一阵清歌带妹回。

⑧无奈

有时也表现出一种面对苦难的无奈。如:

妹阿妹,

嫁到石山背,

家公家婆未给回,

扯起围裙抹眼泪。

妹啊妹,

嫁到石山背,

粑粑饼子一起打泼,

起围裙抹眼泪。

田头蚂拐叫连连,

想讨老婆没得钱。

石板铺床当天睡,

过了一年又一年。

⑨规劝、勉励

    因之前有些过节或矛盾,事后发现,以委婉的自责语气劝勉他们,不跟自己一般见识。如:

    火烧灯盏你莫怪,

    火烧灯台莫记怀。

    河水也有回湾转,

    望你回心转意来。

  ⑩隐喻

   通过隐喻射覆,来暗指某种事物或行为,多见于谜语山歌中,如:

   广东来个瓜,

  来到你墙边巴,

  不是你亲姊妹,

  你时时去看她。

又如:

    还小毛萋萋,

    大了红萋妻。

    老了没中用,

    露出黑东西。

四、一些感想

  荔浦山歌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可惜现在会唱的人已不多了。我们这次活动,就有一半的人,除了一些儿歌之外,再没收集到任何山歌。可见,在不少村落,山歌已成为一种失传的文化。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只在偏僻的山野还较多的保存着,而且大多是年长的会唱、爱唱,也许不久的将来,也会有失传的危险,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

  建议今后的各种文艺活动中,能给山歌一席之地,给荔浦山歌营造一种生存的环境,让荔浦山歌能一直延续下去,这将是荔浦人民之幸,也是民族之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