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才开始的,唐朝的时候才有的状元,进士科的第一名叫做状元,从唐朝到清末,这1300多年中,一共出了357个状元。 ![]() 在夏商周的时候,当时朝廷选拔官员主要是靠血缘和世袭,在汉朝的时候,实现了举秀才和举孝廉的制度,希望从民间选取优秀的人才,但是,这种选拔也逐渐被世袭家族所垄断,在曹魏改良了汉代的举秀才制度,创立九品中正制,一直沿用到南北朝,这种制度由特定的官员按出身品德考核民间的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是这种制度依然是被世俗所垄断的,才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些世家大族长期把持朝廷的选举官员制度。 ![]() 后来隋朝开始实施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彻底打破了秦汉以来的依靠血缘世袭和世袭关系的用人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到清朝末才结束,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 有首诗叫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参加科举制度,一举走上荣华富贵,也是当时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当时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国家也可以通过科举制度把优秀的人才招到自己的名下,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维持了社会的秩序稳定,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一直能够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 到元朝的时候,来华的欧洲人把中国的科举制度介绍给了欧洲,等到1853年英国也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参考了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而这个考试制度也由英国推广到了法国,美国,成为了世界现代文官制度。 ![]() 在中国古代,出一个状元往往是一个家族,甚至好几代读书人共同的努力。在中国古代,历朝科举状元的总数中一共有357人,其中南方有237人,北方有120人。而排名第1是江苏,第2个是浙江,第3个是河南,第4个是福建,第5个是山东,第6个是河北和江西,第8个是安徽,第9是四川,第10个是湖北和山西。 ![]() 在科举之中,唐代,两宋和明清出的状元都非常多,而在金朝的时候,因为科普科举制度曾经中断,所以状元数量比较少。而排名第4~11位的福建山东,河北等省份都是大省,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所以他们状元数量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河南排第3名,主要是在唐宋两代的时候表现突出,河南在古代长期处于北方政治文化中心。而江苏有60名状元,浙江有54名状元,除了南宋位于南方,有便利之外,明清时期江南文化繁荣也是主要原因,在清朝的时候全国一共有79个状元,其中江苏就有27个了,也就是说每两个半状元中,就有一个来自江苏。 可见,说江苏是状元之乡也是完全不为过,真是傲视全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