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8所“高颜值”学校, 藏着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

 三平斋 2021-12-03

图片学校设计正在发生一场从“批量生产”转向“私人订制”的结构性变革



一 
记忆中的“学校”,离不开一间间方正的教室,整齐的课桌椅,沾着白粉笔灰的黑板,以及绿操场红跑道……

而今学校设计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变革,很多学校的设计早就跳脱出了我们的想象。

这些学校不仅仅是对传统学校的美学升级,更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设计初心,带我们共同关注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培养心中有诗意,眼中有远方的莘莘学子。


01

哥伦比亚·罗切斯特学校

ColombiaRochester School

让合作学习随时发生

图片

图片
位于哥伦比亚的罗切斯特学校将学校建成花朵形状,学校的教室、结构和走廊都是环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校内社群的决议,以及教室中的合作式学习氛围。

图片

△圆桌课堂

图片

△学习资源中心


学校基于此创新设计了组团系统(HUBS)式教学法,每一层的“花瓣”成为一个组团,“花心”为“扩展学习区域”(ELA),扩展学习区与周围的教室由折叠式围墙分隔,可以实现教室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全面整合。

图片

△组团学习空间(设计方:Daniel Bonilla Arquitectos)


学生和老师在教室里开展传统的学习,在社会性空间,也就是扩展学习区域分享他们的经验或集体活动,目的是消除师生之间及学生互相的等级界限,增加彼此间的合作和互动。


02
中国广州·东江广雅
全学习新派书院

东江广雅学校正在建构一所融古典书院韵味和现代学校于一体的新派书院,为莘莘学子提供开放多元的全学习书香生态环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超级剧场(设计方:DETT教育设计)


基于传统教室空间延展而来的超级剧场,不但可以用于多种学习行为方式展开,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还利用隔音帘切分为能满足会议、阅读、社团活动和剧场等多功能的多元可变空间。

学校还利用楼宇公共空间打造属于师生共同使用的交互学习综合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者广场(设计方:DETT教育设计)


在六楼的学者广场以“四合院”为设计灵感,不仅方便对各学科成果进行展示、发布,还鼓励跨学科、跨项目的讨论和多样化学习模式的生成,同时学校也期待这里能给师生创造更多对话的机会,更多自我表达的可能。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学习方式在这里交融,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赋予更多的可能。


03
瑞典·Vittra Telefonplan School 
构建“微型世界”,引爆浸入式体验

图片
Vittra Telefonplan学校被誉为“可以在现在看到的未来学校”。学校重视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致力于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一个更具表现力的空间。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常规教室按照世界地貌和生活场景改造为“水吧”“营地”“实验室”“洞穴”等新型学习空间。学生在“洞穴”自学,在“实验室”进行数学、科学和艺术活动,在“营地”里会面和讨论任务进程,在“水吧”开展社交活动和非正式学习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意象化的新型学习空间(设计方:Rosan Boschin)


学习区和休闲空间交织在一起,学校空间更加人性化,更具亲和力,提供给学生全新的浸入式体验,帮助他们开展个性化的深层次学习。

教学组织也更加灵活,根据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群体,多采用混龄教学,把不同年龄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中进行学习、游戏和生活,构建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相似的雏形社会。“促进交流,释放天性”成了设计焦点。


04

澳大利亚·圣十字玛丽小学

St Mary of the Cross Primary School 

交互式学习社区

图片

圣十字玛丽小学将学习和公共区域结合起来,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个个建筑盒子不再是正式的教室,而是可以容纳不同年龄儿童,不同活动和学习方式的三个学习社区,学生自己定制学习内容和进度,自己组织学习小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放融合的学习社区 © Peter Clarke

每个学习社区都有一个开放的科学空间、小组学习区域、展示区、图书馆、水吧等,并布置有智能板、网络和无线连接等技术,方便学生上网寻求答案,保证了学习的灵活性,也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图片

△“蜂巢”装置  © Peter Clarke


“蜂巢”作为两个学习社会间的交点,是一个集展示空间、学习空间、休闲空间和存储空间为一体的新颖装置。

图片

室内室外也多以大窗户和半透明的建筑材料连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促进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交往与学习。

学校设计汇集了当代学习、社区参与、可持续性和技术方面的流行思想,不仅创建了一所21世纪的学校,也是一个吸引孩子每天都想来的“社区中心”。


05
丹麦·弗雷斯德高中
 Ørestad Gymnasium
打破“壁垒”,生长主动学习者

图片

丹麦的弗雷斯德高中,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室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每一层都是独立的学习空间。

在开放空间里,设置了四个大型的圆筒状空间,使不同的教学和学习空间相互重叠,打破壁垒,互动变得无边界,鼓励学生成为学习主动者。另外可移动式的墙面和书柜,创造出舒适且自由的学习环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设计方:3XN)


目前学校已经实现了100%数字化,学校任何一位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课程活动或者其他活动也经常在线进行组织。学生平均每星期上15堂课,每节100分钟,课堂类型分为教室(45%)、开放空间合作(40%)、电子学习(7%)、评估(5%)和旅行(3%)。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解决真实问题的场景,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日后面对多元议题时,能保有弹性思考力。


06

美国·榛木狼学校

Hazel Wolf E-STEM School

让环境成为学习的透镜


榛木狼学校是E-STEM课程教育的先驱。该课程旨在将环境科学整合到所有学科的课程教育中,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

学校的教师通常会把一般在传统教室的正式学习,迁移到大自然的环境里,将大自然视为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整合多种技能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亲自然的空间设计(设计方:NAC)

校园中设计植物园、植物墙、学习阶梯、蝴蝶园和中庭等动线,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和社交活动,从个人反思到小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们有机会静静地坐着观察、记录和思考。

动线还方便教师开展课程,启动以主题性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与校园产生互动,获得从课堂到野外的深度体验。

图片


07
中国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两江校区
打造发现可能的场景

教育已经从“教人”转向“育人”,“学会学习”成为了教育的核心,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在新校区的建设中重视打造具有“发现”可能的场景,为孩子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教学楼内多元化的主题空间(设计方:DETT教育设计)

学校以科学与艺术为主题,在教学楼廊道中创建融入阅读、讨论、实验等多重可能的学习场景,为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深度研究做好准备,在培养求真务实、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同时,提升孩子们感受、发现与创造美的能力,赋予孩子蓬勃的生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宿舍楼主题空间(设计方:DETT教育设计)

不仅如此,学校还在宿舍连廊开敞区设置了以运动、生活课堂、兴趣学习、活动表演等生活场景,给予住宿学生更多温暖,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08
以色列·所罗门王学校
The King Solomon School
让创造力在校园中流淌

图片

所罗门王学校设计基于一种整体的学习方法,强调人与社会,与自然及道德价值观的关系,空间规划呈多元、开放态势展开,突破了原本标准化的教学空间单元,增加了人与人、人与空间的互动。

图片

图片


一进门,就是彩色“蜂巢”状的背景墙兼互动休息区。精心设计“蜂巢”不但颜值高,每一格都可以取出来,成为孩子的游戏道具、坐垫。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室空间 (设计方:Sarit Shani Hay)


课桌是梯形的,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成了六边形,近似于开“圆桌会议”。靠墙的弧形边柜可坐可躺,给小朋友更多自由和舒适,加上触手可及可及的图书角…这些元素都在减少对孩子的束缚,增强他们的交流和碰撞,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片

图片


创造需要交流,也需要自主思考。两间教室间也设有适合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安静下来阅读、思考 ……


09
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学习场景?

全球高颜值学校自然还有不少,观察这些样本不难发现,学校设计正在发生一场从“批量生产”转向“私人订制”的结构性变革,通过空间、内容、技术和人的深度融合,开启一场“以学为中心”的“场景革命”。

基于深度研究与实践,DETT设计研究院提出了学校场景化设计的10大原则:

1. 学校空间情境需要有效促进深度学习,激发信心和兴趣,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自主自由和富有审美体验的学习。

2. 学校需要打造不同的真实场景,将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内化素养和深化价值的过程贯通起来。
 
3. 怎样让每个空间为学习者赋能?可以通过学校空间态度、空间言行、空间环境的改变,给予无形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孩子的才智和潜能。

4. 教育场景要将“未来”刻在DNA里,有效回应“数字时代原住民”进行“数字化学习”的探索实践。

5. 在场景中,我们需要提出有挑战的问题,激发高目标的思考和学习发生。

6. 在线上线下整合学习的时代,让双线场景一体化,并植入游戏学习的要素,可以有效激活学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协作力和自主学习力。

7. 场景是教育生态不可逆的规划,必须完整考虑学校的组织生态、工作生态、学习生态、环境生态、智能生态和表达生态。

8. 场景的浸入式体验是设计难点,我们需要以人为中心,整合文化、课程、空间、资源和技术,重构学习空间;更要学会连接内在需求,模拟现实社会,复刻学习者的认知逻辑与心灵景观。

9. 校园场景革命的基本责任,是让今天以及未来的数十种“学习方式”,成为师生们信手拈来的行为。

10. 场景设计学会给师生的创造留白,让学校成为永续建设的学习型社区。

总之,未来的学校是学生主场,更注重创建沉浸式、复合态、个性化的学习场景。

学校形态由“像”回归“不像”,从观念到设计,从模式到内容,从空间到技术,我们都有必要保持开放和包容,以求更加贴近教育的本质,还孩子一个个性化成长的空间。


参考资料 :筑龙学社、谷德设计网、ArchDaily
编辑 :张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