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还魂汤: 救卒死,客忤死,还魂汤主之方。《千金方》云:主卒忤鬼击飞尸,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无脉,口噤拗不开,去齿下汤。汤下口不下者,分病人发左右,捉肩引之。药下复增取一升,须立苏。 麻黄三两,去节一方四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甘草一两,炙《千金》用桂心二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治诸感忤。 《金匮》还魂汤是续命类方的祖方,且作为基础方干(编者按:“方干”概念详见本书下篇)广泛贯穿于麻黄汤、麻杏甘石汤、麻杏薏甘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文蛤汤、千金》小续命汤、续命煮散、 大续命散、古今录验续命汤等经方中。 还魂汤能开表束闭塞,发痰湿水困,逐瘀滞恶血,醒脑开窍复神。 表束闭塞,除了可导致头身肢节疼痛等表证,还会导致头昏欠清甚至神志昏迷,肢节沉重甚至痿躄不用。 这些证候在夹杂痰湿水饮困束的时候会更为显著,甚至还会伴有“喘而胸满”“呕逆”“烦躁”等表束气不旁流而水气上逆的症状(麻黄证需要解表与降逆并施时,多配伍桂枝降逆,如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小青龙汤、小青 龙加石膏汤、大青龙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而发痰湿水困也正是麻黄解表发汗外的第二层功效。 在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层面可以见到身体沉重嗜卧,也可以见到头腰骨节疼痛;到了风湿的麻杏薏甘汤证层面就会一身尽疼;而到了治中风痱的续命类方层面,则可见“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古今录验》续命汤)或“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千金》小续命汤)等更为突出的痿躄不用、神志昏昧诸症。 还魂汤本来就有多维的方证,所以包含还魂汤方诸方皆可有上述或多或少或明或晦的症状,这就可以解释包含还魂汤方干的文蛤汤除了治水热证也可兼主微风脉紧头痛。(《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 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还魂汤既是续命类方的祖方,又是麻黄汤的方眼,所以麻黄汤也是续命类方的重要方干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