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风湿中心 2021-12-04

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1.遗传危险因素(60%的风险)

  • 易感基因(例如HLA-DRB1)

  • 表观遗传修饰

2.非遗传危险因素(40%的风险)

  • 吸烟

  • 微生物群

  • 女性

  • 饮食

  • 民族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疾病致病机制

1.血小板的系统性激活,不仅通过与细胞因子敏感的血管内皮细胞和邻近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1和4触发进一步的血小板活化。

2.通过暴露于活化的血小板,血管内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

3.NETs通过内皮激活蛋白酶和组蛋白的表达以及功能性组织因子的作用,促进血管内的促炎症/促血栓形成/促凝血环境。

4.内皮细胞激活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IFN-γ的全身水平升高,推测主要来源于滑膜。

5.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CXCL8(IL-8)和CCL2增强细胞因子活化,促进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粘附血管内皮细胞。

6.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粘附血管内皮激活PAR-1,从而加重全身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

7.创造有利于形成促动脉粥样硬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促炎环境。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疾病智能管理优于良药

疾病管理尤为重要,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移动电子病历,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促进持续达标,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价值,参与在线患者教育,学习疾病知识,精准的线上咨询及延续用药,节约资源,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得到赋能(Empower patient),学会疾病自我管理,实现角色转换,成为医生的助手、疾病的主人。

李洋医生

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李洋 教授

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8-10届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亚太物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交流促进会风湿免疫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人才评审专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3项,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3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