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卦第五十:巽下离上(火风鼎) 【原文】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pēng)亨饪也。圣人(pēng)亨以享上帝,而大(pēng)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注释】 (1)鼎:卦名,下《巽》为木,为顺;上《离》为火,为明。木上有火,燃木煮食,化生为熟,除旧布新的意思,呈烹饪的状态;故名“鼎”。一指烹饪器,二指古代统治者用以象征权力的“法象”器。象征“除旧鼎新,稳定图变”。 (2)元吉,亨:此谓“鼎”有烹物成新之用,又有权力法制之象,故“君子”掌持此器也意味着执行权力、“自新新人”,此时必获“元吉”而后致“亨通”。 (3)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木”,指下《巽》为木。“巽”,顺从。“火”,指上《离》为火。“亨”,通“烹”。此以上下卦象释卦名“鼎”之义,谓二体犹如以木顺火,含用鼎烹饪养人之象。亦象三公之位,上则调和阴阳,下而抚毓百姓。 (4)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享”,祭。“上帝”,天帝。这两句极称“鼎”具有烹物以祭享天帝、奉养贤人的两大功用。享帝言“亨”,享人、享圣贤既多,故言“大亨”。 (5)巽而耳目聪明:“巽”,逊顺,指下卦。“聪明”,指上离为明。此句又取上下象为说,言“鼎”用之利,可使贤人获养,然后逊顺以辅助于上,故上者获助而“耳目聪明”,无所为而有成。 (6)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柔进、得中”,指六五上行居尊、得处中位。“刚”,指九二。此举六五所含“柔中”、“应刚”之德,喻尊者以鼎养贤、“自新新人”,合前二句并释卦辞“元吉,亨”之义。 (7)木上有火,鼎:释《鼎》卦下巽为木、上离为火之象。此与《彖传》“以木巽火”义同,为烹饪之象。 (8)正位凝命:“正”,端正,用如动词。“凝”,严整之貌,亦作动词,即“严守”,不(shū)踈失。“命”,使命。鼎偏倚则势危,故贵正,不正则踈覆;鼎敛实于内,故贵凝,不凝则实漫矣。这是说明“君子”效法鼎器体正实凝之象,端正己位,严守使命,以免入邪途,不负职守。 【译文】 《鼎》卦象征鼎器:十分吉祥,亨通。 《彖传》说:鼎器,是 烹饪养人的物象;以木生火烧鼎,可以烹饪食物。圣人用鼎煮食物祭祀天帝,而大量的烹饪食物,是为了供养圣人和贤者。烹物养贤可以使贤人逊顺辅助尊者,而尊者就能耳聪目明,此时尊者凭着谦柔美德前进并向上发展,高居中位正又能下应阳刚贤者,所以最为亨通。 《象传》说:木上烧着火焰,象征“鼎器”在烹煮;君子效法鼎象,端正自己的位置,严守上天赋予的使命。 【解说】 《鼎》卦,是异卦相叠,下《巽》为木,性顺从;上《离》为火,性光明。木上有火,燃木煮食,化生为熟,除旧布新的意思,呈烹饪的状态,称“鼎”。鼎为重宝大器,三足稳重之象;既可烹物,又是权力法制的象征。圣君用鼎烹饪,用来祭祀上帝,又大量地烹煮食物以供养贤人、圣人。君子持鼎意味着执行权力,贤士会被君王赏识,所以此时必大吉而后亨通顺利。由于主方随从客方行动,同时,客方耳聪目明而又顺从,所以,形势对主方非常有利,一切都会进行得很顺利。 《鼎》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错卦”是“水雷屯”,将上、下卦颠倒后而得到的“综卦”是“泽火革”。《序卦传》说:“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意思是“革除物质的,没有再比鼎更好的了,所以《革》卦之后接着是《鼎》卦。”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破旧立新;更好的变通,会让事业获得新的生机。从用鼎烹饪的过程,提示君王应当养贤聚能,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重用圣贤君子,合理使用人才,把人才库、智囊团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为治国安邦、造福百姓服务。同时,也提示君子勇于担当,不辱使命。“鼎有实”用来表明一个人有真才实学,秉持美德。 从卦象上看,“六五”柔顺而居君位,有阳刚的“九二”与之相应,表示“六五”能虚心地接纳供养圣人、贤人,所以大为亨通。《革》卦重在旧事物的变革,《鼎》卦重在新事物的建立,一个是破,一个是立,反映了变革过程中的两个侧面、两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破中有立、立中有破,蕴含着事物的辩证法。古代任一新朝创立,首先铸鼎、书以律令,由此宣告新时代的开始。这一卦强调:仁人君子应以柔顺谦逊的态度,积极作为,发挥才干,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坚持始终,前途将光明通达。 【原文】 初六:鼎颠趾,利出(pǐ)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pǐ)否,以从贵也。 【注释】 (1)鼎颠趾,利出否:“否”,不善之物,谓废物。此言初六处“鼎”之始,阴虚在下,为“颠鼎”之象;鼎将纳物烹煮,宜先颠转清倒废物,故曰“利出否”。 (2)得妾以其子,无咎:“妾”,喻初六。“子”,喻九四。此象与前文“颠趾”、“出否”相承,谓初六虽处卑下,但上应九四,当“出否”之后正可纳物烹饪;犹如为妾生子可以因子贵而扶为正室,此亦去旧成新之义,故“无咎”。 (3)从贵:指初六上从九四,得其纳物以为烹饪;犹“妾”因贵子而扶为正室。 【译文】 初六,烹饪食物的大鼎翻倒鼎足朝上,有利于倒出鼎中陈积的秽物;就像娶妾生子扶为正室,没有祸患。 《象传》说:“烹饪食物的大鼎翻倒鼎足朝上”,未必悖理。“有利于倒出鼎中陈积的秽物”,因为初六应当顺从尊贵者的安排,以期纳新。 【解说】 第一爻是主卦的下爻,代表主方的行动。阴爻,表示主方的行动消极被动,如同“鼎颠趾”。鼎的脚歪了,颠倒下来,鼎里的东西都倒出来了,主客双方关系中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暴露出来,便于解决。结果,主方得到客方的理解和支持,“得妾以其子”。“妾”指客方,“其子”指与客方合作取得的成果。“无咎”,如果主方把问题都摆出来,从而得到解决,主方不应当受到怪罪。反之,如果主方不把问题摆出来解决,则主方应当受到怪罪。 第一爻阴爻在阳位,不当位,表明主方消极被动,主方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失,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的因素;与四阳有应,表明客方积极主动,正好可以利用主方的消极被动取得发展,这潜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对主方不利的因素。由于主方的消极被动是历史形成的现实,不能怪罪主方,所以爻辞说“无咎”。 从卦象上看,“初六”处《鼎》卦最下位,象征鼎的足趾。为卦之初始,为纳新做准备。与“九四”相应上行,以致把鼎翻了过来,鼎足朝上。要鼎新必须先革故,正如用鼎烹饪食物前,必须要清除里面的残浊物一样。“初六”这样做,是为了排除污物,去旧布新,追随贵人,以便更好地使用。这看似反常的现象得以向好的方面转化,“九四”,并不违背常理,当然有利。这一爻强调:若想开创新事业,最好先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把陈旧的观念从大脑中排除,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原文】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注释】 (1)鼎有实:此言九二居《鼎》下卦之中,阳刚充实,故为“鼎有实”之象。 (2)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我”,指九二。“仇”,匹配,指六五。“即”,就;“不我能即”,即“来能就我”。此言九二上应六五,五乘刚犹如“有疾”而不能前来就二;九二则由是免增负荷,鼎实不致充溢,故“吉”。 (3)慎所之:鼎即有实,复加必溢,故其行当慎。 (4)终无尤:五即有乘刚之疾,不能加我,则我终无尤也;指鼎中不加重负荷,终将无过尤。 【译文】 九二,鼎中盛满可供济养的食物,容易招来冤家的疑虑,不能到我这里来,结果是吉祥的。 《象传》说:“鼎中盛满可供济养的食物”,因为九二要谨慎前行;“容易招来冤家的疑虑”,因为九二暂未获应六五,最终没有忧虑。 【解说】: 第二爻是主卦中爻,代表主方素质。阳爻,表示主方素质良好,比如:主方有资金、有地位、有权力、有实力、有技术等。“鼎有实”,鼎中有食物,这食物指主方的良好素质,客方有求于主方,态度强硬。“仇”指客方、仇视、不想见的人。第五爻是阴爻,表示客方素质不佳,比如:资金缺乏、地位底下、实力薄弱、教育程度低等。“疾”,疾病,指客方的不佳素质。因为客方素质不佳,力量薄弱,不可能与主方对抗,主方态度强硬,客方心有顾虑,“我仇有疾,不我能即”,这对于主方是吉利的。 第二爻阳爻在阴位,不当位,表明主方素质良好,有可能在与客方交往中受到损失,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的因素;与五阴有应,表明客方素质不佳,正好需要主方的良好素质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潜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对主方不利的因素。然而,由于客方需要从主方弥补自己素质的不足,客方依赖主方,主方可以利用客方的依赖,取得更多利益,所以爻辞说“吉”。 从卦象上看,“九二”以阳爻居于柔位,刚柔相济,下与“初六”成比,上应“六五”之君,不致有失。“九二”之鼎,己经是鼎腹。“鼎中盛满可供济养的食物”,象征着“九二”本身就有充实的才华,意味着养有所用。应该谨慎行事,不要走错方向。警示在推进事业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招来敌对者的嫉妒”,注意保持与嫉妒你的人的距离。他们无机可乘,终将无所怨尤,平安无事。这一爻强调:在鼎新之时,要持中守正,发挥真才实学。不能做出违法违纪的事,给人家抓住把柄。 【原文】 九三:鼎耳革,其行(sè)塞,(zhì)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注释】 (1)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革”,变形。“雉”,野鸡;“雉膏”,野鸡羹。此言九三处《鼎》下卦之上,当“鼎耳”之位,但以阳居阳,刚实不能虚中,与上俱阳不应,无所纳受;犹如鼎的耳部变形或毁坏,举鼎器插不进去,不能举鼎运行,虽有“雉膏”不能见食,故徒有鼎器无所为用。 (2)方雨亏悔,终吉:“方”,正在、正当。“雨”,象征阴阳调和、不偏亢者。“亏”,消。这两句从正面诫勉九三,谓其虽阳刚太甚,有“耳革”、“行塞”、“雉膏不食”之悔,但所属下巽为阴卦,若能取阴调阳,必能出现阴阳和通之“雨”,则可消其悔,终获吉祥。 (3)失其义:“义”,宜。鼎以耳行,耳革行塞,故失其义。 【译文】 九四,鼎器的耳部损坏了,无法被移动,鼎中甘美的山鸡汤也无法食用了。待到出现阴阳调和的润雨出现才能消除悔恨,最终还可以获得吉祥。 《象传》说:“鼎器的耳部损坏了”,因为鼎无法移动,失去了虚中纳物的意义。 【解说】 第三爻是主卦上爻,代表主方态度。阳爻,表示主方态度强硬。同时,第三爻是对第二爻的补充,第二爻是阳,第三爻也是阳,这表示主方的素质很好。另一方面,第六爻也是阳爻,客方的态度也强硬,主方与客方有冲突。“鼎耳”,象征主方的态度,为了主方利益,主方需要改变态度,避免过于傲慢,避免过于粗暴,“鼎耳革”。主方的强硬态度,受到客方对抗,影响到双方关系,造成主方行动困难,“其行塞”。在双方关系中主方很难获益,“雉膏不食”。如果主方改变强硬的态度,表现得比较灵活,比较柔和,会后悔所遭受的损失,“方雨亏悔”。这样,由于主方改变了态度,最终,双方关系对于主方来说是吉利的,“终吉”。“终吉”的前提条件是,“鼎耳革”;如果主方不改变态度,则没有“鼎耳革”,也就没有“终吉”。 第三爻是阳爻在阳位,当位,表明主方态度强硬,有助于维护主方利益;与六阳不有应,表明客方态度也强硬,抵制主方的强硬态度。由于主方素质良好,强硬态度有强大的实力支撑,而客方素质不佳,强硬态度没有实力支撑,最终是主方压制住客方,维护主方利益,所以爻辞说“方雨亏悔,终吉”。 从卦象上看,“九三”阳爻居下卦的顶端,虽然急于发挥才干,但与“上九”阳爻并不相应,“上九”如同鼎盖,盖在鼎口上,鼎内肥美的鸡肉和鸡汤,就是无法取出来食用。古代的鼎都有两个耳洞,方便搬运和倾倒。所谓“耳革”,不外乎就是耳洞堵塞或者耳环断裂。既然这样,就没法行动、移动了,鼎里再好的食物也吃不上了。原因是“九三”与象征鼎耳的柔顺中正的“六五”并不相应,无异于错把“上九”当成了鼎耳,意味着搞错了投靠的对象,因此,上行一时受到阻碍,有才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坚守正道等到与“六五”阴爻相应,才能弥补一时不得其用的遗憾,并最终获得吉祥。这一爻强调:一时怀才不遇,需要坚守正道,以备日后终有出头之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