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没有批评的赏识不是真正的赏识

 与孩子一路同行 2021-12-05

为什么要说没有批评的赏识不是真正的赏识,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必须进行批评教育,只有通过批评,才能更加凸出赏识的益处,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赏识教育的作用。

我们知道,“赏识教育”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它并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好百好,既不能片面夸大也不能全盘否定,既要对其积极成分加以运用让孩子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可能的释放,又要注重把握时机与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

分享一个故事,李小华是家里的独子,妈妈连续生了三个姐姐,三个姐姐的名字分别是李招弟、李带弟、李来弟,家里一直想要个男孩,最后李小华的出生完成了大家的心愿,他的出生带给了妈妈无尚的荣誉,他从小到大被大家捧在手掌心去呵护。

他习惯了大家的赞美,稍有不顺心的,他都会发脾气,因为他知道大家都让着他,他可以为所欲为。慢慢地养成了他只听赞美,不听指责的性格。别人稍微指责他的缺点,他就会奋起反击,反击不限于语言上责骂或者拳脚相向。在家里,因为他是独苗,所以大家都能一忍再忍,但是出来工作之后,他的这种性格缺点马上给他招来了麻烦。

李小华进入了一间物流公司做司机,由于有一次发货没有仔细检查货物,送完货才发现少了一件货,收货人员狠狠地责骂他做事不仔细,他立刻把单子甩出去,说:“我只负责开车,其他事情不关我事,有本事你就投诉到公司去,我立马辞职不干。”后来收货人员直接投诉到公司里,公司不但要求李小华赔偿客户的损失,而且要求他写辞职信离职。

李小华之所以被投诉,就是因为他习惯了赞美,听不进批评的性格,导致了他不能很好地适应成年之后的生活和工作。

赏识不是溺爱,赏识是鼓励孩子独立成长的一种教育,倾向于孩子个人精神理念的完善程度,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教育。赏识孩子是给孩子选择的范围较大,只要他们不逾矩不越过底线,家长就会同意他们的选择并表示赏识,但是一旦孩子越了线,家长就会在第一时间将其拉回,该批评批评,该教育教育。

战争与和平》中有一句话:“没有人和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教育孩子光靠爱和赏识是不够的,父母温柔且坚定的管教和批评,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走向。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让孩子能够正确的认知自我是很重要的。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老师对他的评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中国父母还抱着“批评是鞭策”的传统思维,习惯于在孩子出错或达不到自己要求时给予指责、批评,而对孩子的努力却视而不见,这大概也是很多家庭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表扬、奖励缺失,批评、惩戒缺席,对孩子的成长都极为不利,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到奖惩恰当,且有理有据,对错分明。

这样的教育之下,孩子是非分明的人生观、言行得体的好习惯就会慢慢养成,且受益终生。

有人担心经常表扬会让孩子骄傲、虚荣,不知山外有山。的确,过度表扬或不恰当地奖励会让一些孩子出现认知偏差。

家长在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把握好分寸,而不是一味地说“你真棒”“你是最优秀的”等。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无论错误大小,父母都不可以姑息迁就,也不可以凭心情好坏随意教育,必须严肃、明确地向孩子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甚至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惩戒,否则,孩子无法正确认知自己的问题,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批评、惩戒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给孩子留有自我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认识、接受并吸取教训。

总之, 赏识并不排斥批评,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该指正的问题要及时指正,该批评的错误也决不能迁就。但运用批评要讲究艺术,要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为前提,要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态接受这剂苦口的良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