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101字丨胸怀大“志”

 我的书海601 2021-12-05
背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读英语
Confucius said:”A gentleman, whose mind is set on truth, and who is ashamed of bad clothes and bad food, is not fit to speak with.”
看译文

孔子说:“士人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又以衣服不好、食物不好为耻,就不值得与他讨论了。”


知汉字·

志,起初是一个形声字。最早的“志”,心上是一个“之”字用以表音。而志,便是志向、理想的意思。后来,或许是因为士人天天把志向挂在嘴边,于是众人一合计,就用“士”替换了之前的“之”,造出了现在的“志”字来。

图片

孔子说:“士志于道。”那么士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人呢?从身份上来说,士是不能算作贵族的贵族。

按照周朝的礼制,贵族的身份可都是世袭的。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当时还没有计划生育的政策,每位贵族老爷都有着不少的儿子,但可供继承的爵位却只有一个,这让那些闲着的公子哥们如何是好?所幸那时的中国还算是地广人稀,所以周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首先从天子家说起,天子死后,只让他的大儿子继承天子之位,其他儿子则送去各地担任诸侯。平均算来,每位诸侯大约能管理长宽数百里左右的领土,类似于现在比较小的省的省长。而诸侯死后,也只让他的大儿子继承诸侯之位,其他儿子则只能担任大夫。大夫,在诸侯国里做官的同时,也都能享有一片不大不小的采邑——因此,他们又兼任着类似于如今县长的职位。

只不过,大夫的儿子们可就不像天子和诸侯的儿子那样快活了。除了大儿子能够继承大夫一位,其他的儿子,就只能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士”了。他们不享有任何一块封地,因此除了名号以外,他们与普通百姓并没有多少区别。像孔子本人,以及孔门的许多学生,其实都是士。

图片

不过,正如俗话所说:“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一定会为你留一扇窗。”到孔子的时代,上至天子,下至大夫,许多贵族都已经腐败堕落至连基本的治国都不能胜任了。因此,为了延续自己的统治,他们不得不依靠的士的帮助。许多学有所成的士,就这样被他们提拔成了大夫,孔子也是其中的一员——他曾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也就是鲁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如此,我们便明白了孔子办学的目的——他的理想,是将天下寒士都培养成能够治国安邦的人才。这样一个人才,如果每天还只计较吃得好不好,穿得好不好,那岂不是太可笑了嘛!


说词解字·志向

志向,便是理想的方向。这一方向的确立,将指引我们一生的前进方向。射过箭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射箭时,一点点细微的偏差,都会被射出的箭放大无数倍。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的志向也是如此,一点点的偏差,都可能会最终让我们走上歪路。孟子说:“故术不可不慎也。”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