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吃白食的宰相,写过一首著名的唐诗,道出怎样的人情冷暖?

 江山携手 2021-12-05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这首诗,出自唐朝宰相王播之手,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写尽了人间冷暖,成为后人常常提起的掌故。这首唐诗描写了王播二十年前受到的屈辱和二十年后给予的尊崇,现在看来,这种事儿仍然层出不穷。

  王播,祖辈是山西太原人,后来全家搬迁到了江苏扬州定居。他出生于唐肃宗乾元年间(公元759年),父母早亡,童年的王播孤苦伶仃,吃了不少苦头。

但小王播自幼却爱好读书,而且聪明过人。对这样的孩子来说,读书科举是他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

唐朝的寺庙,香火旺盛,而且对一些寄宿其中的读书人,提供免费的食宿。这对家境贫寒的王播来说,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于是王播就去当地一个名叫惠昭寺木兰院的僧寮里借读。

刚开始,方丈和一些僧众对王播还是客客气气的,都知道这些读书人,一旦高中,就可以出将入相,对曾经寄宿的寺庙一定会大力回报的。

因此,王播第一年的读书时光还是蛮惬意的,有吃有喝,虽然只是粗茶淡饭。

考试的时间到了,王播却名落孙山。再回到寺庙的王播,看到和尚们的脸色有了变化,王播并不在意,心想胜败乃兵家常事,明年再战。依旧按照往常住下,发奋读书。

  在这里吃饭的时间是固定的,一到饭点,和尚就会敲响大钟,招呼庙里僧众一起开饭。王播在这里住了一年,当然对这里的管理十分熟悉。也和其他僧众一样,听到钟声,就放下手中的书本赶去吃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白食,但对贫困的王播来说,这白食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天,出现了异常情况。那天中午,已经苦读了一上午的王播,觉得腹中饥饿,就开始留心招呼吃饭的钟声。但腹中饥肠辘辘,那钟声却迟迟不响。

王播心想,难道是我读书读入迷了,没听见吗?要知道,和尚们都是过午不食,错过了钟声,今天可就要挨饿了。

眼看着太阳都已有些偏西,王播的肚子饿扁了,但寺院里还没有敲响开饭的钟声!

  没办法,王播为了抵御饥饿,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书本上,又把书卷温习了一轮后,忽然隐约听到有钟声在敲响。

  王播高兴极了,扔下书本冲向了食堂。

但是,食堂里,却没有摆着午饭。那钟声只是寺僧修习用的。

王播奇怪地问食堂师傅——今天的午饭呢?

食堂师傅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午饭早就吃过了!

王播诧异地又问——怎么没有听见钟声呢?

食堂师傅冷笑说——我们今天特意没有敲钟!

王播一听,顿时明白和尚们的意思,这是因为他落第之后,对他产生怀疑,觉得没有价值了,所以故意不敲钟,让他错过午饭。

  刹那间,王播被强烈的屈辱感包围了。周围都是和尚们幸灾乐祸的眼神,这个“白食”看来是吃不下去了。但是能怎么样呢?一介书生,没有功名,还怎么在这里白吃白喝,还不受冷落呢?

屈辱胜过了饥饿,王播当即返回住处收拾他那简单的行李,临走时,实在是气不过,就在寺院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诗,大意当然是抒发愤懑之类,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然后,王播毅然离开这个让他蒙羞的地方。

  真是风水轮流转,离开寺庙的王播人生开了挂,中了进士,又连连升官,最后官至“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了。

    文宗大和年间,那时候的王播兼任江苏盐铁转运使,权力炙手可热。

这时距离王播离开惠昭寺木兰院,已经过去二十年了。

有一天,王播忽然想起当年的事儿,心血来潮要去那个曾经羞辱他的寺庙视察视察。寺庙的和尚们早就知道发达了的王播来到江苏,后悔当初的戏弄,可能怎么样呢,事情已经发生,只好想办法补救吧。

所幸王播二十年前的题壁诗还在,和尚们就赶紧把王播当年居住过的禅房,好好装修一番,特别是把他当年愤然写下诗作的墙壁,掸去浮尘,用上好的碧纱把它笼罩起来,做出一直小心呵护的样子。只等王播亲临指导,不要怪罪才好。

  视察那天,王播心情复杂地走进寺庙,当年的场景浮现眼前。看到自己当时吃白食的地方,还保持着他读书时的摆设和环境,王播点了点头。跟在一旁的方丈紧张的心情有所放松。

当来到他题诗的墙壁时,发现自己二十年前的“吐槽”诗,竟然被碧纱笼罩,真是人贵诗也贵啊!王播心想,当年多么鄙视,如今多么尊崇,这人间冷暖啊,太现实了!

百感交集的王播,再一次诗兴大发,命令拿笔来。

一旁的和尚早就准备好了笔墨,等着宰相题字呢!

王播提笔在那首诗作后面又写一首——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这首诗,其实并不著名,著名的是,王播此后意犹未尽,再作一首,因此传名,就是文章开始的那首诗——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王播感慨万千,也没有怪罪寺僧, 怅然离去。

  王播不记前仇,但这件事儿却广为流传,成为大家惯用的典故。比如苏轼写过——

  斋厨养若人,无益只贻患。

  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孙觌写道——

  悬知不是唐王播,

       惭愧高僧护碧纱。

  王播的事儿给大家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大,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所以千百年来,仍然可以引起共鸣!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足够我们品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