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图书馆

 莲花再生缘 2021-12-06
谈“孤仄尾”救“孤平尾”及三平尾与三仄尾的互补

孤平尾只是会出现在仄起仄收这种句式中。因为第五字(七律)或者是第三字(五律)可以不论的缘故。例如可以将:

“仄仄平平仄”写成:“仄仄仄平仄”

此出句孤平尾无法自救,可以用对句的孤仄尾平衡解救。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对句孤仄尾救上句孤平尾)

↓ 上句第一字可平可仄写成仄声,成下面句式。

仄平平仄平

例如1: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王维:《登装秀才迪小台作》)

万籍此俱寂,但余钟罄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七言律句的平起仄收,所产生的孤平尾也只能用对句的孤仄尾解救。

平平仄仄平平仄

↓ 第五字不论

平平仄仄仄平仄 则对句如下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此式第三字可平可仄,在上式基础上可继续演变

仄仄仄平平仄平

↓上式可第一字不论

平仄仄平平仄平

例如2: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王维:《辅川别业》)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源州西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徐渾《咸阳城西楼晚照》)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即很玄的“一平双救”。

即“沙水青”救“竹篱短”,又让“自”不犯孤平。

李白和一些诗人对孤平尾有时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视为小拗。任其自在。写成“中仄仄平仄”的格式。如: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送友人)

又如: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听蜀僧弹琴)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二十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通籍恨多病 , 为郎忝薄游.   杜甫 夜雨
花下本无俗,酒中别有神。(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郎》 )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李白 《送友人》)




C、特殊变格

同时应当指出,五律的平起仄收和七律的仄起仄收因改变平仄脚型而形成的的孤平尾古人似也不在意,下句通常不救。即本文在前面交待过的应掌握的“固定变格”。

如: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

如: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庚岭北引》)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之任岡川》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李白:《宿建德江》)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洁然》)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又如:

仄仄平平平仄仄



1、仄仄平平仄平仄

↓此式第一字可平,演变为下式

2、平仄平平仄平仄

1、举例:

但用东山谢安石 (李白:《永王东巡歌》)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莫遣行人照容舞 (李益:《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想得家中夜深坐(白居易:《邯郵冬至夜思家》)

苦恨年年压金线(秦韬玉:《贫女》)注:压,古音入声十七治;今音ya,阴平。

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记取江湖泊船处(陆游:《夜泊水村》)

不管烟波与风雨(郑文宝:《绝句三首》)

试挈壶觞饮江水(黄节:《岁暮示秋枚》)

便遣频阳老王前(鲁一同:《辛丑重有感》)

2、举例

千载琵琵作胡语(杜甫:《咏怀古迹》)

灯底裁缝剪刀冷(白居易:《寒闻怨》)

行到中庭数花朵(刘禹锡:《春词》)

妆罢低声问夫婿(朱庆除:《近试上张水部》)

(以上对句恕不一一举列)

D、孤仄尾救出律

唐律诗诗人的出律,表现为平仄脚型的改变。通常在五律的仄起仄收句,和七律的平起仄收句中。

如将“仄仄平平仄”写成“仄仄平仄仄”,其“平仄”(未二字)脚型改变为“仄仄”脚型;将“平平仄仄平平仄”写为“仄平仄仄仄仄仄”,亦可用“孤仄尾”解救。

例如: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生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E、三平尾救。三平尾属于对句。因此可用出句救。即将出句的末三字调配成三仄尾。反之,则是三平尾救三仄尾.二者互救.即以三仄对三平。如

䔥萧古塞冷,

漠漠秋云低。杜甫 《秦州杂诗》


草色全经细雨湿,

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而李白的五律《春日游罗敷潭》更是把这种三仄对三平的句式发挥到了极致: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这首诗的四联的句尾干脆全部都是用三仄来对三平!不过,在古人的诗中,对七言的三仄尾要求严格一些,而五言诗中的三仄尾则要求不是太严。

综上所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在格律诗中都可以有条件出现。並非“洪水猛兽”。孤平尾是对原范句末三字的否定,孤仄尾则是对孤平尾的否定。格律诗人有智慧,其拗救技巧无意识用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