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3. 开学季: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学校?

 火日立加煤 2021-12-06
又到一年一度开学季,你站在学校门口,不情不愿地进入大门,那种原始的炸学校的冲动又油然而生。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学校?
 
你可能觉得,这还不简单,当然是为了教育孩子。可是为什么社会需要教育?尤其是在最近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需要反思,教育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教育是一种刚需还是一种卷出来的需求?
 
只有想清楚了教育的根源,才能知道教育要去向何处。

最近阅读约翰·杜威的《民主与教育》,其中开篇杜威的论述就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这篇就试图用简单的十句话解释一下,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学校,为什么需要教育。
 

1.杜威认为,生命体与非生命体(比如石头)最大的区别就是:生命体可以通过自身的更新来延续生命。社会作为一个巨大的生命体,需要延续自己的生命。教育其实就是作为延续这一生命的手段,因此是必要的。
 

2.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因共同的事务而生活在社会中。同一个社会中的人们共享目标、信念、渴望、知识等等。要想让社会这个有机体延续,就必须把这些已有的经验和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否则,这个游戏就老得从第一关开始玩,不能存盘。
 
3.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在不同代际之间传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自我更新的过程。然而要传递这些信息给下一代并非易事。
 
4.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和成人之间,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匹配(家长不能像农耕时代一样一直在家陪着小孩),生存环境也不匹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且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所以社会的经验和知识很难再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完整地传递。这就需要学校,需要正规教育。
 
5.由此可见,不是国家要办学校,学校是教育的结果。因为需要教育,所以才有了学校,有了正规教育。
 

6.想象在一个集体中突然爆发了大灾难,比如玛雅文明的陷落,亦或是掌握某门技艺的最后一个人的去世,这些事件就可以导致一种文明的消失或者一种技艺的失传。其实文明或者经验非常脆弱,传递很难,消失却很容易。
 
7.仔细想来,这种情况在今天也并不罕见。我总是想,掌握一个细分领域具体知识的人可能非常少。那些细分领域的最新科学理解可能就只存放于全世界几个人的头脑之中,这些知识其实非常脆弱。
 

8.不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总的知识量却可以保证动态平衡,即总有一些人能把那些细分领域的艰涩知识进行延续,即便这些人仍然非常之少。
 
9.所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总的知识量在代际之间传播时尽量少的损耗,尽量多的增长。
 

10.某一方面来说,终身学习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追求的目标。因为人要生活在社会中,就必须终身学习。学校只是一个教育的场所,其实社会生活本身,包括每天与人打交道,用手机上新的app,去各地旅游,这些都是教育。换句话说,如果不终身学习,你就脱离了这个社会。

现在的老人如果不识字,不会看电视看手机,发微信,其实与整个社会是完全脱节的。我时常想科技进步这么快,以后老了如果稍微不学习,可能就完全不能与整个社会保持一致了。
 
总结一句话:教育是社会这个有机体延续生命自我更新的方式。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信息在代际之间完整的传递,降低损耗,并获得更多增长。

教育之于社会生活,就像营养和繁殖之于生理学上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交流得以传递的,交流是一个分享经验、直到经验为人们所共同拥有的过程。
——约翰·杜威《民主与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