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该文摘自我两年前写作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之和》,内容有所增加。 前面的话 药是医疗的基本武器,药的合理使用是疗效的基本保证。生命过程十分复杂,治疗后的生命状况,反应药物的疗效,但疗效的真实性,最终取决于病人的远期生存质量和寿数。中医学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生命目标,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的生命目标,是中医学的终点目标,是衡量养生实践和辨证论治疗效的基本标准。 由于终点目标的基本要求,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标准,经典理论规范为一个“和”字,辨证论治就是中医临床的维“和”行动。生命的终点对于过世的病人而言,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对于检讨医疗方法,为以后提供更加可靠的医疗手段,是十分可靠的事实基础。 从五百斤陈艾烧风看疗效标准之一 作为医疗,我们需要在生命中去思考,需要对生命的终点进行合逻辑地反思,不能因为局部、片面的真实性,而忽视多维时空联系的生命动态过程,更不能因为静态的统一性、看得见,忽视“阴阳神气”感应性和反应性调节。 在学医的时候,听老师讲了一个“五百斤陈艾烧风”的笑话。说有个医生治疗一个中风的病人,在木架子下堆放了五百斤陈艾,烟熏火燎大半天,病人没气了,可医生振振有辞地说,我把他的中风治好了。是啊,死去的人那有风。这本来是个笑话,没想到的是,“五百斤陈艾烧风”,现在却成了普遍真实情况,只是没有这样直接、这样明显、这样严重罢了。2014-2-26 疗效反观 不管什么样的医疗手段,不管吃什么样的药物,谁都不愿意以牺牲未来的健康和和寿命为代价,只求当时的舒服,只希望当时消除症状。急者治标,手术治疗,是为了保留住生命,为以后生命健康的恢复奠定基础。摘除病灶不是最终目的,实现“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才是根本。 症状体征的缓解或消除,反应治疗效果,这是谁都知道的,但它不是唯一的和根本性的,生命的动态时空关联性,决定疗效可靠性的评价,落实在生命未来的质量和数量。 在经验医学,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思维,症状体征是衡量疗效的标准,但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症状体征已经不再是衡量疗效、确定论治决策的主要依据了。“过去的临床药理实验表明,恩卡尼(Encainiele)和氟卡尼(Flecainide)能降低AMI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987~1988年,欧美多中心合作进行了著名的'心律失常抑制剂试验’……结果发现,服药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为4.5%和1.2%)”。(《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产生、评价与利用》)有“证据提示雌激素可能对脑细胞有益,从而进一步提示激素可能有避免痴呆的作用。然而一项最近的对照试验有力地表明:无论激素产生什么样的正面作用,使用激素所导致的负面效应都超过了它所能带来的好处。”(Scott RSehon,Donald E Stanley.循证医学论争的哲学分析(下).医学与哲学,2004,25(3):31) 治疗结束的当时,无法考察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和远期生存质量,只有病人以后的生命时间和终点才能证明。考察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和远期生存质量,需要很长时间的追踪观察,直至病人的生命终点。在这样的时间点上,回顾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寿数长短,反思我们的医疗合理性,才具有可靠性,才是生命真实的。可以说,疗效反观的评价,对于前瞻性的研究,更加具有生命合理性和真实性。 20世纪50年代的反应停事件,最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当时,西德生产了一种治疗的妊娠反应的“反应停”,“特别适合对付妊娠反应”,在解除妊娠反应的症状上,具有很好的疗效,可在一年以后,“仅在西德就引起近万例畸形胎儿,其它国家也报道了数以千计的病例。”(叶青,方晓阳.从“反应停”到透皮治疗系统.医学与哲学,2003,24(1):36.)如果我们把症状作为疗效标准,反应停有很好的疗效,应该大力推广,如果我们以生命作为衡量标准,反应停就应该禁止,时间说明它破坏了生命延续,和五百斤陈艾烧风没有两样。 终点目标的疗效,没有终点时间的观察,我们无法作出结论。前瞻性和感官层面的标准规范,对于生命恐怕不一定恰当。我们的医疗手段,疗效的好与坏,只有通过疗效反观,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作出是与否的判断。任何医学理论、治疗决策等,也只有经过疗效反观的检验,才具有生命的真实性,才可能长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