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经典医案、方论

 流形sbz 2021-12-07

[方剂组成]

黄芩三两(9克),芍药二两(6克),甘草炙,二两(6克),大枣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12克),生姜切,一两半(4.5克)[服用方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泽。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治则方解]

病机:少阳之热下迫阳明伴见呕吐。

治则:清胆热,和胃气,

方义:方中黄芩苦寒,清少阳胆热。芍药泻胆热,和血脉,利气血,与黄芩相用,治少阳胆热上攻。半夏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生姜调理脾胃散寒,助半夏降逆之功。甘草、大枣补益胆气,使胆气极力驱除邪气,并制黄芩苦寒伤胃,更能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

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都可清胆热,黄芩汤主下利,治胆热下迫大肠,清胆热即可止下利;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所主呕吐,其病机不是邪热攻胃,而是胆胃兼证,若是单一的胆热攻胃,治以黄芩汤即可达到清胆热止呕吐的作用。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为在表,当与葛根汤发汗;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可与承气汤下之;此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非汗下所宜,故与黄芩汤,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呕者,胃气逆也,故加半夏,生姜以散逆气。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气一也,下夺则利,上逆则呕,半夏逐水散逆,生姜呕家圣药,加所当加,无如二物。

3.沈明宗《伤寒六经辨证治法》:此太少之邪合胃,上逆下利也。太少合病,里证当见胸满胁痛,但木盛则土虚,邪逼胃中水谷,故自下利。此当舍太阳而从少阳之治,以救胃气之主。况邪机内向,故以桂枝汤去走表之桂枝,而以甘枣专补脾胃,黄芩能清木火之热,芍药和脾而疏土中之木。若呕者,乃风邪以挟胃中痰饮上逆,故加姜、半涤饮散邪而止呕逆也。

4.钱潢《伤寒溯源集》:呕者,是邪不下走而上逆,邪在胃口,胸中气逆而呕也。故加半夏之辛滑,生姜之辛散,为蠲饮治呕之专剂也。

5.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粹》:太少合病,独治阳明者,热邪人里循逆,当从枢转出阳明。用甘草、大枣和太阴之阳,黄芩、芍药安太阴之阴,复以半夏、生姜宣阳明之阖,助太阳之开,上施破纵之法,则邪无容着,呕止利安。

[名医验案]

《伤寒论方临床实验录》医案

吕某,男,52岁,因饮食过度发生吐利之证,初起时腹部剧痛,继发吐利,气势汹涌,吐利无度。家人认为霍乱送医院治疗。经过详细检查确认为急性胃肠炎,服西药效果不明显。及余诊查尚不断作呕,大便隔20~30分钟泄泻一次,口干饮水即吐,脉象弦滑,舌苔黄腻。心中烦热,小便赤,此系时值夏令饮食不节伤及胃肠。而脉象弦滑,心中烦热,为热邪内犯所致。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为主镇呕及止泻。处方:黄芩12克,杭芍15克,枳壳10克,半夏10克,泽泻10克,生姜6克,藿香10克,佩兰6克,猪苓10克,厚朴6克,甘草3克,服三剂呕止,而泄泻减轻,心烦宁,小便顺利,后以和胃理肠止泻之剂调理而愈。

[长沙方歌]

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

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