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自渡子

 自渡子 2021-12-0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来源、药方、药材、功效、主治、现代治疗、现代研究、制法、用量、禁忌、加减、原条文、方歌、辩证、方解、名家论述、综合参考

来源

《伤寒论》

药方

茯苓(四两60桂枝(三两45/去皮)

白术(二两30炙甘草(二两30

药材

4味中药材/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茯苓——药类利水消肿药性药味甘,淡入经心,脾,肺,肾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桂枝——药类辛温解表药性(温)药味(甘,辛)入经(心,肺,膀胱)功效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白术——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苦,甘)入经(脾,胃)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炙甘草——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甘)入经(心,脾,肺,胃)功效益气复脉补脾和胃

功效

具有温阳健脾利湿,温化渗湿利水降冲之功效

主治

主治目眩心悸,短气而咳,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气上冲胸,心下痞闷,朐胁支满胸闷纳呆,呕恶,舌苔白滑,脉弦滑。

现代治疗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等病症。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难治性心衰、心律失常、良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心包积液、肺癌胸水、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尿路结石产后尿潴留等证属中阳不足,水饮内停的病症。

制法

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

用量

分三次温服(每次一升200ml左右

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湿热阻遏而生的痰饮者忌服;

本方/加减

若眩晕甚者——加泽泻利水渗湿以消饮邪;

咳嗽呕吐稀涎者——加姜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

干呕,巅顶头痛,肝肾阴寒水气上逆者——加吴茱萸以温中暖肝,开郁止痛;

身瞤动而水气上泛——加炮附子,以温散水气;

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以益气健脾。

本方/原条文

《伤寒论》67、外感病,经过涌吐,或泻下以后,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气逆上冲胸膈,起立时就感头昏目眩,脉象沉紧的,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如果误用发汗法治疗,就会耗伤经脉之气,出现身体振颤摇晃、站立不稳的变证。

《金匮要略》:痰饮之邪留于心下,出现胸胁支撑胀满,头目眩晕的症状,用苓桂术甘汤主治。

《金匮要略》:呼吸短促水饮轻微的病人,治疗时应当利其小便,苓桂术甘汤主治。

方歌

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辩证

本方为温阳化饮的主要方剂

本方临床诊断应——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沉紧为辨证要点。

方解

本方用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

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为君

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运化水湿为臣

桂枝通阳化气降冲助气化以行水为佐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配合成方,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名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阳气不足者,补之以甘,茯苓、白术生津液而益阳也;里气逆者,散之以辛,桂枝、甘草,行阳散气;

《内台方议》:此阳气外内皆虚也,故用茯苓为君,白术为臣,以益其不足之阳,经曰:阳不足者,补之以甘,是也;以桂枝为佐,以散里之逆气;以甘草为使,而行阳气,且缓中也;

《医宗金鉴》:此汤救麻黄之误汗,其邪尚在太阳,故主以桂枝,佐以甘草、苓、术,是扶表阳以涤饮也。

综合参考

饮与水同类,欲蠲其饮,宜利其水,此即“当从小便去之”之意,服后小便不利者则利,小便少者则多,此乃饮邪从小便而去之佳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