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9、茯苓(甘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仲景中医交流 2021-11-10

原文:

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 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注解:

1茯苓:甘平,利水行痰除烦止热,补脾生津。

2外黑里白,纹路清晰,甘淡入气分。利尿生津止渴(行痰、开胃止呕、补肾,治心动悸),最重要的就是补脾生津化痰利水治疗肝病、脾脏、胰脏、肾脏排水不利都会用到茯苓。

3、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临床用名有茯苓、朱茯苓。

入经络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

应用方剂: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猪苓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附子汤麻黄升麻汤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杏仁甘草汤赤丸甘姜苓术汤肾着汤苓桂术甘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茯苓饮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栝蒌瞿麦丸茯苓戎盐汤防己茯苓汤茯苓泽泻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葵子茯苓散半夏厚朴汤肾气丸黄芪建中汤薯蓣丸酸枣仁汤加减消遥散利火汤梅毒解毒剂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主治:

1茯苓为利水行痰通补兼长要药,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治烦满咳逆,水肿淋沥, 能除湿益燥,开胃平呕,除虚热,安心神。

2利中隔和肚脐上下的水力量很强。

3入肺,可以增润津液,所以除烦躁、止热

药性味甘性平

禁忌:

恶白敛,畏地榆雄黄秦艽鳖甲,忌米醋及酸物,凡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精滑均忌,入补药,宜乳蒸晒干用。

应用:

1肚脐以下动悸都要用茯苓。

2土茯苓可以治淋病。

3茯苓治心悸、心烦,象肉跳,这都是用茯苓。

4利尿,入胃,药性平和,所以一般利尿药常用它,尤其神经官能症,关于神经方面的,由于停水造成的多用茯苓安眠药酸枣仁汤也是大量用茯苓

引述:

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 气力,保神气。

甄权】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心腹胀满,小儿惊痫,女人热淋。

大明】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安胎。

元素】止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

东垣】逐水暖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肌理。

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药征】主治悸及肉瞬筋惕也。旁治小便不利,头眩烦躁。

灵胎】补脾生津,化痰利水。

吴克潜】茯苓能行气而和缓,利水而不伤正,故通补皆宜,古今方中用者很多,

著名方剂:有茯苓半夏汤(茯苓,白术,半夏,神曲,大麦芽,陈皮,天麻,治胃气虚弱,身重有痰, 恶心欲吐)。

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甘草,干姜,生附子,治伤寒太阳证厥而心下悸, 汗下后烦燥者)。

四苓散(茯苓,猪苓,泽泻,陈皮,一方有白术无陈皮,治湿热霍乱,胸 闷胀痛,溺涩烦渴)。

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桂枝生姜,治伤寒太阳证汗出不渴,或厥而 心下悸,或咳而遗溺,或小便不利)。

茯苓厚朴汤(治伤寒伤风,夹痰呕逆。及吐泻后喉涎 牵响,脾胃气虚,饮食减少)。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太阳证发汗后,脐下悸,欲做奔豚)。

茯苓杏仁甘草汤(治水邪射肺,阻其出气,治胸痹短气)。

茯苓补心汤(茯苓,桂枝,炙甘 草,紫英石,人参,麦冬,大枣,赤小豆,治心气不足,悲愁恚怒,烦热,面黄衄血,喉痛 舌强,妇人气血两虚)等。

附录 赤茯苓:性质功用与白茯苓同,尤能利窍行水,破结气,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凡外感证多用 之。茯苓皮:主利水道,开肌理,治水肿肤胀,行水而不耗气,胜于大腹皮。

容川】茯苓得木之气,又能疏土,故能化气行水

应用与比较:

1人参黄连茯苓三味,其功大同而小异也。人参心下痞硬而悸也,黄连心中烦而悸也,茯苓肉瞤筋惕而悸也。

2起即头眩者,为茯苓之主治,见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葵子茯苓散中的晕眩。

3炮附子三钱,生附子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两钱,大枣十枚,白术茯苓当归木通细辛干姜两钱是尿毒症的最有效的处方

4胡希恕:同道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治一切的心血管的病都好使,没有出过错误。如果心悸厉害大量用桂枝,他就用过一两桂枝,茯苓也可以大量用,茯苓也治心悸

5血压高心跳得厉害,可以加重桂枝、茯苓

6健脾胃,加白术、茯苓水肿,加白术3钱,茯苓3钱。

7脾肿大的病人,头晕眩,眼睛发黑,不能站起来,(腹满重,小便不利,翕翕发热),泽泻汤(泽泻、白术):泽泻五钱,白术两钱,白芍一两,茯苓五钱,厚朴三钱。病人一吃下去,就开始小便,肚子开始消。

8慢性腹泻,是指腹泻缠绵不愈。若他药又无效时,用理中丸加赤石脂、茯苓,以理中焦、固滑脱、利小便。中焦得理,滑脱得固,清浊得分,则诸症自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