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图孝名,方得自在

 泠风思语 2021-12-07

/高英   〔原创作品〕

重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婚姻家庭不消失,今后就肯定同样还是。

虽说孝敬老人没有错,但是总有一些秉持孝道的人会因孝道而受伤害,倍感困惑。

为什么明明自己真心爱着父母并乐于孝敬他们,却一直得不到认可?

为什么明明兄弟姐妹不如自己尽孝行为多,却在老人口中享有孝名?

鉴于说自己父母不好就是传统观念中违背孝道的表现,即使满怀压抑和困惑,许多人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甚至会变得抑郁起来。

这就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在当代如何处理孝心、孝行和孝名三者的关系了。

首先要弄清孝名从何而来。

说一个人孝敬老人,肯定不能完全靠当事人自己夸自己而形成孝名。

一个人是不是孝敬老人,最权威的评价首先来自老人那里。假如老人既明智又公正,就肯定埋没不了子女的孝名。然而这样的老人并不占绝大多数是事实,所谓“糊涂老人”比较多。

多数老人之所以容易犯糊涂,除了年纪大思维差所导致的客观糊涂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主观原因:老人偏心、老人自私、老人虚伪。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尤以老人偏心现象居多。

至于自私或虚伪的老人,一辈子从来只为自己考虑,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好名声,简直比登天还难。

孝名的另一主要来源是一个人所在家庭的亲戚朋友的评价。这些人中往往什么说法都有,究竟能否给你孝名,取决于这些人的人品以及对你的了解程度,如果亲友的人品既不公正又不了解你,就会依靠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理解了孝名的来源,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孝名往往掌握在别人嘴里而非自己手里。

这就是许多人在尽孝而未得孝名的根本原因所在。

2012年著名电影艺术家陈强去世后,其子陈佩斯面对别人夸赞他家弟兄孝敬的局面,却说感谢老人给了他们尽孝的机会,成全了他们的孝道。

我顿时被感动,从那以后我才醒悟:孝道需要成全。从此一直提醒自己,从小到大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尽孝的机会并乐于接受孩子的孝行,做一个知足常乐的母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近半百的我又领悟到一个家庭和睦的真谛:孝名需要成全。

这里所说的成全孝名,不是要求别人来成全自己的孝名(还是那句话:人无法掌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自己主动去成全别人的孝名。

看惯民间家庭纷争的人都知道,在多子女的家庭,经常会争夺孝名——有人只是图名,有人则是图名是因图利。

无论事实如何,许多人都乐于标榜自己比其他家庭成员孝敬老人。子女争着孝敬老人是好事,但争夺孝名则是家人不团结的体现,而子女团结和睦不让老人烦心则是孝道的重要体现之一。

如果你听到一家人中的兄弟、姐妹、儿媳、女婿之间在互相诋毁对方不如自己有孝心,那就意味着这家人四分五裂并不团结。

假如你知道某人重视孝道却在坦然认可自家其他人的孝心,就意味着这是一个真懂如何尽孝的人,只愿家人和睦,并不贪图自己有孝名远扬。

许多善良而重孝道的子女之所以郁闷,就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孝名分配不公。可在现实中谁也无法去改变偏执的老人,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

要改变心态就得改变观念,那就是从此继续重孝道而轻孝名,并掌握好分寸,给其他家庭成员留下尽孝的机会,去成全其他家庭成员的孝名。

例如,当一个极其勤快的子女打点好了老人所有的事务,其他家庭成员自然无事可做,不如留些活让其他人分担。

例如,当一个心思细腻的子女为老人准备好了所需的一切,其他家庭成员就没什么可以奉献,不如留些机会给别人。

例如,明明知道父母偏袒谁就会向着谁,就不要和老人偏向的人争孝名,由任老人不顾事实在外面黑白颠倒地瞎说。

真正的孝,在于心,在于行,在于表达方式,而非贪图孝名。只要自己因有尽孝之实而问心无愧,就无惧流言,不怕无名。

人生本就无法处处公正,尽孝也不例外。不图孝名,方得自在。谨以此文,献给真心尽孝却不得孝名的好人们!

高英写于2021127日,十月初四,周二申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