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室·教学思考】议论文微型写作之片段升格教学案例

 崔无容 2021-12-07

华科附中  刘颖

 一、案例背景

设计这节写作课,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解决学生写作实际困难的。

议论文,是武汉市初三学生写作的主要样式之一。而议论文的使命在于说理,需要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有力地论证,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但是,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写议论文出现思维片面、简单,事例论证模板化,逻辑不严密甚至断裂,文章缺乏说服力。

以2021年武汉市四月调考作文为例,题意表述为“主动作为,就有可能打破困境,实现梦想”,核心语义在于“主动作为的价值”。学生的论证往往只是用人物行为将“主动作为”内涵具体化,将“主动作为的结果”具体化,简而言之,就是写一个名人主动做了一些事情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完全忽略了展现“主动作为”带来良好效果的内在逻辑,甚至连行为都有贴标签的嫌疑。

而这是思维中长久存在的问题,学生再怎么读、再怎么念,也读不出来、念不出来。这些毛病已经深入骨髓,怎么读都觉得通顺,怎么读都改不过来,这时候教师就要一个病一个病地找出来,命了名,指着叫学生认出来。识别了问题,还要予以合适的支架,让学生获得登堂入室的机会,得到成功的写作体验。

这就是微型写作课:规模小、容量少、目标清晰、针对性强、实操性强,不追求面面俱到传授写作课程知识,而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学生学而有困的细微处用力。

二、案例描述

基于学生已经听过四调作文的审题课,这节课的目标就定位为:理解并运用“用事例讲好事理”的两个方法。

第一步,展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错误文段,请学生思考,这个段落是否符合好文章的标准“用事例讲好事理”。文段如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爆发,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陷入恐慌之中。身为渐冻症患者并且妻子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张定宇,本可以退居二线,暂时离开岗位。然而,他主动扑在了救治病患的第一线:他日夜站在前线为数百名患者开启生命通道;他主动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从六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来处理突发事件;他主动扩大自己所管理的病区,从一个病区到三栋楼……在张定宇对危机的主动出击下,整个社会有了能力继续运行,防疫形势逐渐扭转,战胜疫情指日可待。

这是确定本节课学生思维起点的定位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篇文章可以拿高分。

第二步,再次提问,这个文段中有没有不合情理的地方。

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一般能够发现“在张定宇对危机的主动出击下,整个社会有了能力继续运行”这句话中存在问题:为什么一个人的主动作为就能扭转整个抗疫局势呢。我们将这种类型的错误命名为“行动与结果不匹配”,让学生能够识别此类型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身份与行为不匹配。张定宇作为金银潭医院的院长,体现他“主动作为”的具体行为却是一般普通医生的日常行为,没有体现出个人特质。这个问题很难识别,因此需要教师设计支架。因此,隐去张定宇姓名及渐冻症等信息,再让学生仅关注主动作为部分,他们就会发现,这些行为属于所有一线抗疫医生,从而意识到,议论文中写人物,也要写出人物特质。这样才能增强事例的逻辑性。

第三步,提供张定宇人物补充素材,引导学生筛选出适合的填补逻辑锻炼的信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为了修改文段,继续提供支架的一步。

补充资料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和编排,如果是课堂上需要限时看完和筛选,就一定要将人物事件分层清晰,文字简洁;如果选择课下补充,想要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丰富写作角度,那么可以选择可读性更强的人物故事来编排。

第四步,请学生以讲清事理为目标,修改此文段。

这是这节课的终点。给学生足够的方法和材料支架,学生一般能当堂完成修改,甚至还能当堂展示自己的作品。

总之,写作本身具有实践性,写作素养应该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去培养,学生也需要在成功的写作体验中去获得成就感。微型写作课,以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能有效地实现一课一得,更利于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