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肾炎,对症下药才有用,推荐四个不同症状的药方,收藏好

 忍思静诚 2021-12-07

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因肾小体受到损害,出现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现象,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

肾炎种类很多,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隐匿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狼疮性肾炎)。

(网络配图)

临床上,中医治肾炎,根据症状的不同,有宣肺利水,健脾化湿、利水消肿,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和温肾利水四大方略。

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等症状。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方药:风水汤

生姜、姜皮、麻黄各10克,白术15克,防风、泽泻、冬瓜皮、前胡、薄荷、桑白皮各12克,双花、赤小豆、白茅根各30克,生石膏、益母草、连翘各20克,甘草6克,水煎服。配以中成药麻黄丸、八正丸口服。

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等。

方药:化湿汤

党参30克,茯苓、泽泻、冬瓜皮、大腹皮、桑白皮、猪苓各15克,白术、茯苓皮、陈皮、生姜皮、桂枝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等,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等。

方药:健脾利水汤

党参、黄芪各30克,茯苓、木瓜、白术各15克,制附子10克,厚朴、香附、木香、大腹皮、草果、猪苓、泽泻、干姜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也可配以中成药建中丸、五淋丸等口服。

温肾利水

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

方药:温肾利水汤

制附子、肉桂各10克,姜黄、丹皮、泽泻、山萸肉、白芍、白术、沙苑子、吴茱萸各12克,覆盆子、茯苓、补骨脂各15克,菟丝子、熟地各20克,山药、茅根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可配合桂附丸、清浊丸口服。

(本图片为插图,与内容无关)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曹元成

来源|《家庭医药》

编辑|张越

二审|周游

终审|刘慧英 张如贤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