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见《论》.第227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中风的脉也浮、也发热,这里的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是一个倒装句,这句话的本意是说:阳明中风,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本篇第190条讲: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能食是阳明胃腑有热,从《十二经络循行图》中可见,手阳明大肠经夹口而过,足阳明胃经绕口而过,口干是阳明经热。 因为,手阳明大肠起于食指顶端,沿手臂而上,夹口而入于鼻子两侧;足阳明胃经起于交頞,沿鼻两侧,从法令入口,下行于足,这其中的口干是阳明经有热。 如果是单纯的阳明经热、当是微热,因为,阳明发热是肌肉发热,太阳发热是皮肤发热,今脉浮发热是阳明经腑的合热熏蒸到了肺,肺主皮毛,所以,脉浮发热。 肺为娇脏,开窍于鼻,阳明经腑之热熏蒸于肺,肺与阳明合热就很容易引起鼻衄。这里的衄不一定是鼻衄,有可能是口腔溃疡,也有可能是牙龈出血,因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从口而过。鼻衄、口腔溃疡,或牙龈出血都在衄的范围内。 本条文并没有说这是一个阳明病,而是用脉浮发热拓宽阳明病的脉证。脉浮发热是表证,能食是阳明腑热,口干是阳明经热,阳明经腑发热热熏蒸到了肺,其衄在鼻,如果没有熏蒸到肺,可能是口腔溃疡,也有可能是牙龈出血。《太阳病上篇》第248条讲: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
|
来自: 新用户1258N1Wf > 《我眼中的《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