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办一所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校——济南市行知小学生活教育掠影(一)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12-08



王艳凤,济南市行知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从教33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齐鲁名师、济南市教育管理榜样、济南市特级校长。作为一名校长,她始终把“建一所真正让师生喜欢的学校,一所师生共享成长的校园”作为学校的发展愿景。满怀教书育人的情怀,用爱、用责任、用智慧守护教育的热土,将“校长”一词从一个岗位、一项工作,诠释成一种事业,以严谨踏实的作风引领学校不断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济南市首批新优学校、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济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首批家长学校示范校、济南市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是20世纪50年代上的小学,那个时候的生活教育随处可见于学校里与家庭中;可是现在的小学生,更多地沉浸于知识的海洋里,生活教育虽不能说与他们渐行渐远,但至少没有引起某些学校与家庭的更多重视。

可当教育没有了生活,就让孩子的成长缺失了必需的精神营养,以至影响到他们未来更好的发展。 

济南市行知小学,作为济南市第一所以陶行知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尤其是在学校生活教育和家庭生活教育方面,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01

学校成为生活教育的大课堂

学校是学生求知之所,也是其生活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也应当成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的大课堂。行知小学这所 “大课堂”里,就一直回响着生活教育的旋律。 

2012年平地而起的行知小学是济南市棚户区改造后面向回迁居民的第一所学校,就整体而言,周围老百姓的行为习惯及文化素养与城市文明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家庭中又无形地影响到孩子,从而有的也就结出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之果。 

新校启用,环境崭新,满怀激情的老师面对来自不同学校汇集的回迁的孩子,却感到很大的失落。

他们见到王艳凤校长之后不住地抱怨——“我们班里大多数孩子说自己从来没上过讲台,更没有领过一张获奖证书!” 

“我们班学生作业书写不成样子!”

“我们班里没有一个曾担任过班干部的!” 

“有家长说,孩子在家里谁也管不了,请老师帮忙教育一下吧。”

……

尤怨和失望,在老师们的脸上笼罩着。

其实,所有这一切,也都被王校长看在眼里。不过,她看似柔弱的外表掩盖之下,却有着一个十分强大的内心。她非但没有气馁与抱怨,反而在想,如果孩子样样优秀,还要学校干什么。要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就要回归 

教育本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差异发展;就要特别关注学有困难学生的成长支持。基于真问题,就要开展真思考,寻找真策略,解决真问题。 

召开全体教师会议,王校长说明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抱怨,不推诿,以陶行知“待学生如亲子弟”的爱心与真诚去开展工作;正是由于孩子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才让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有了用武之地,每一位行知教师不仅要擅于扬长,还要能精于补短。

经王校长如此一说,大家的为难和怨气很快烟消云散,信心百倍地工作起来,不但更加用心地教学,而且时时处处注意营造好氛围,培养好习惯。首先从外部环境做起,给学生一种温馨的感觉,不长时间,就有了校园八景——三味书廊、暖心大厅、红领巾银行、开心书窝、行知园、行知轩、星光剧场、开心农场。 

实践活动——种植园

课余时间,不少孩子徜徉在校园八景中乐而忘返,可是,校园中很快就出现了一些与这些优美环境不和谐的“音符”——看过书之后,不再放回原处,随手一扔,便扬长而去;在厕所里乱扔手纸和垃圾更是寻常之事,于是,厕所堵塞也便成了平常事;对于装饰美观的房门,孩子们有时因为好奇而划出一道道痕迹;贴在墙壁上的照片,还会被孩子们自觉不自觉地抠出个洞来;即使那些专为他们购置的玩具小人,有时也被拽下条胳膊或腿而成为残疾之“人”。 

看到此情此景,王校长和老师们很是惋惜,可并没有特别责怪孩子们。作为专业的教育人他们理解孩子们多是出于好奇而做出的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并非有意为之。也许恰恰是因为这些不是自己亲手构建起来的,所以他们不知珍惜。那么,如果让学生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一起构建学校这个大课堂,也许他们会倍加珍惜,甚至还会建造出一个又一个属于他们世界的景观,真正参与了创造美好的生活,进而才能珍惜、品味生活的美好。 

于是,生活教育视域下的“行知行”劳动教育课程应运而生。每周一节的劳动课,自开课之初就受到了超高关注,孩子们踊跃参与,平时在家里家长这不让动那不让碰的各项劳动项目及劳动工具让孩子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渐渐地,学生学会了洗衣、收纳、洒扫、整理等,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懂得了感恩劳动者。每到“自我保洁日”的星期三,学生自主申报志愿者,穿上黄马甲,打扫厕所、走廊和楼梯等,体验环境清洁之美。渐渐地,学生爱上了劳动,懂得了珍惜,学会了感恩,以劳育德的课程成效显著。 

为了让自己的“家”更加优雅起来,学校动员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美化学校这个大课堂。书法大赛、美术作品征集、实践节创意大赛、社团活动中的学生优秀作品,都要贴上标签、注明班级和姓名,一一装帧上墙。虽然不少作品尚未登临艺术的殿堂,可由于童趣横溢和飞翔着想象,这些作品呈现出特殊的生气与活力。在接待室采访王校长的时候,她就很兴奋地指着墙上的书法作品对笔者说,这些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其实,建校之初,我也曾到这个办公室与王校长进行过交流,墙上同样悬挂着书法作品,不过,那是从市场上购置而来的,甚至还有一些名家之作。可在王校长和老师们的眼里,后来换成的学生作品一点儿也不逊色于那些买来的书法作品。这也许有点儿爱屋及乌,但学生的创造力与发展潜力之大,让王校长惊喜不已。她感慨道:“成年人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中有牛顿,讥笑里有爱迪生。谁敢保证,若干年后,这些孩子中没有大书法家,这其中有些作品不能成为传世之宝呢?” 

行知小学在全体师生的齐心装扮下变得越来越美,尤其是春天,到处都是鸟语花香。而爱好摄影的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地在校园里捕捉春天之美。于是,学校将他们的摄影作品收集起来,举办“最美四月天”的摄影展。一张张摄影作品不但彰显了儿童视角的艺术之美,而且还内蕴着喜悦与激动之情,体现出儿童的精神气象。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尤其是像行知小学这样由学生装扮起来的美丽之家,更有了一种特殊的爱在里面。即将毕业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总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在心里徘徊。为此,有的学生就开始苦思冥想,是不是应该为这个家留下一些纪念性的东西。于是,买镜子者有之,赠送锦旗者有之,留下自己作品者更有之。 

为了给这个家留下更深的纪念,有的学生尚未毕业就开始策划起来。

2016年的毕业班学生,提前在校园围墙边种下蔷薇花,待其破土而出后又精心照料。到毕业前夕,鲜艳夺目的蔷薇花已经爬满了校园的围墙,休说本校师生常常在这些蔷薇花前驻足观望与欣赏,就是从墙外行走的陌生人,也会停下脚步,欣赏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象。每到蔷薇花盛开之时,有毕业数年的学生还会来到母校观赏这一盛景。而洋溢在他们脸上的自豪感,也就有了与这些花儿争奇斗艳之美。 

学校把爱的责任融入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建立的丰富、可选择的课程建设中,五大领域下生活教育的学校课程,各有其独具的妙处——道德生活领域中的“走进陶行知”“行知少年追梦行”“传统节日话古今”“红色研学之旅”“行知小先生讲堂”,科技生活领域中的“凌云航模”“开源机器”“3D妙妙屋”,健康生活领域中的“动感排球”“啦啦健美操”,艺术生活领域中的“蒲公英合唱团”“风信子音乐剧”“创意彩画”“光影绘画”,劳动生活领域中的“蔬菜耕种”“健康美食”“职业体验”等。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在这里不但落地生根,而且已经芳香四溢,果实累累。正是因为有了生活,才让学校成了一个学生自主接受生活教育的大课堂,而沐浴在生活教育之美中,学生也就有了别样的幸福童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