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验案:左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昵称15204637 2021-12-08
就诊日期:202168
患者信息:张某,男性,6岁。
就诊经过:患者母亲带患儿来我门诊就诊,显得非常着急。很焦急的说:“王大夫,他不会是腮腺炎了吧?怎么左半边脸都肿了?”我看了后,发现患儿左侧颊车穴有点凸起。询问是否有外伤,患儿及其母否认。随后我站起身走过去,站在患儿身后,用手轻轻的查体:摸双侧脸颊部,无明显肿大和压痛;左侧腮腺区域未见红肿热痛等。当查到双下颌下淋巴结时,发现左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最大的如鸽子蛋那么大。我告诉这位母亲:“请放心吧,这不是腮腺炎,是左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在儿童阶段非常常见,我儿子也得过。”西医认为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口腔溃疡等疾病。有很多患者是由于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待患者的病毒感染恢复以后,可自行消失或缩小。但是,在临床上可见到很多儿童患有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数月甚至数年不消。因此,该病还是要适当干预的。
四诊信息:
面色暗黄。头向右歪时,可看到左侧肿大的淋巴结,如鸽子蛋大。舌尖鲜红,舌苔薄黄。
语声高亢,语速快,无异常气味。
诉左侧脸颊不适,可发现左侧颊车穴略高起,检查左颊内侧无红肿,无牙龈肿大,无牙痛,无耳内痛,无咽痛。尿黄,大便正常。
双脉滑数。
中医诊断:痰核,肺胃火旺证
西医诊断:左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治疗法则:清热散结
治疗方药:
茯苓9g 连翘9g 夏枯草15g 白茅根30g
生甘草6g 浙贝母6g 玄参6g 蒲公英9g
金银花6g 生白术6g
【用量】共5剂,每日1剂,1剂分2次服用。
用药禁忌忌生冷、忌油腻、忌辛辣
疗效反馈:2021622日,其母携患儿来诊所看鼻塞,说上次吃完五付药后,左侧颊车穴消肿、左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就消退了。我查体后,未触及左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按语:
同一个病症,中西医看法不同。西医的指导思想是化约论,也就是还原论,要找到致病因子: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而中医的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整体理论”,多着眼于“本气自病”,就是自己的脏腑经脉气血出了问题,所以才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发病。中医治病重在“恢复正气”,辅以驱除邪气。而西医则直接着眼于病原体,直接杀灭。这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两种方法,并无高低之分,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方法,所以应该因人、因病择优选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