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验案:腺样体肥大-舌面积腐苔

 中医师王云涛 2021-12-08
就诊日期:2021年6月4日
患者信息:刘某,女,2岁。
就诊经过:患儿母亲以腺样体肥大为患儿问诊,发来舌象后,我发现患儿舌质鲜红,舌中后苔底白表黄厚腐。遂告知患儿母亲,这种舌象要引起重视。这是胃肠积滞化热、化燥。肺与大肠相表里,肝脏别通于大肠。腺样体肥大位于“颃颡”,属于肝经循行区域,肺开窍于鼻,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因此治疗腺样体肥大,要从肺、肝、胃、肠入手。舌苔反应胃肠积滞严重,因此必须治疗胃肠。
中医诊断:腺样体肥大,胃肠积滞化热化燥
西医诊断:腺样体肥大
治疗法则:清肝肺热,导胃肠积滞
治疗方药:
拳参6g 柴胡6g 生大黄2g
浙贝母3g 桔梗6g 黄芩6g
炒莱菔子6g炒枳壳5g薏苡仁9g
鸡矢藤3g茯苓6g太子参2g
生白术3g陈皮3g
 
疗效反馈:以上方加减。服药后患儿睡眠呼吸通畅,舌苔逐渐转正常。
 

按语:腐苔,是指舌苔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像豆腐渣堆在舌头的表面,揩之易去。中医认为这种舌苔是胃热炽盛,熏蒸胃中的痰浊上升所致,一般多见于饮食积滞的患者。该患儿初诊时的舌苔是典型腐苔,且已化热化燥。舌苔位于舌中、下部位,属于胃肠地界,因此可判定是胃肠积滞日久,化热、化燥而成,又似霉苔。患儿舌苔如果再化热,则可能变成黑苔,这是胃肠化热后热极的表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