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收录:《中小学教育》22年1月刊 初中体育“以生为本”体育意识的教育策略研究 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夏盛银 邮编:444322 摘要:初中体育这门学科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仅关系到同学们的个人体育素质和身心健康,还关系到国家培养人才的质量。但现阶段的教学,学生和家长并不注重体育教学,甚至一些家长认为体育知识的学习毫无意义可言,他们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所以初中体育课堂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不强,体育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初中生树立终身学习体育知识的意识。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能够准确把握体育的学科特点,又要能够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现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愉快教学 初中体育 教学策略 体育意识 以生为本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而是要把体育课当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全面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增强体育意识,这样才能全面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初中是学生思维形成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因此老师在初中教学中,过度重视了学生的成绩提高,反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使得他们整天呆在学校里学习,难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体育教学也在初中教学中被忽视,学生很难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教学者应该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 一、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固有的体育教学过于无趣和死板加上学生的体育意识较低,体育课堂多数以教师的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真正的将体育知识运用到运动中来,因此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另外,由于每位同学的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很多同学只是机械式或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训练和讲解。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来,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发育时期,在此阶段锻炼和培养初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最好的阶段。以解析《篮球》为例,教师在讲解篮球动作要领和动作技巧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成语”投篮接龙游戏当中来,将同学分为两队,两队分别站在篮球场的对角线上,每队同学依次运球至中圈,回答相关的成语知识点后运球至罚球线投篮,进球后运球传递给下一位同学。通过游戏教学模式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的接收相关篮球知识,并且熟练掌握相应的投篮技巧和专业知识[1]。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动脑能力,还可以让出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当中,成功的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二、提升家长和学生的体育意识 由于家长和学生的体育意识薄弱,这样就会限制和阻碍体育事业在初中教学中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疾病或肥胖,这样并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该定期举办相关“亲子活动”来提升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全面成长。以解析《乒乓球》为例,教师在可以在学校举办亲自运动会来邀请学生和家长踊跃参加,每个班级每局比赛只有一个家庭出赛,每个家庭两人一组。一个人负责向后扔乒乓球,一个人在身前背箩筐接乒乓球,一共需要扔二十个乒乓球,比赛中接的多的家庭获胜。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合作和交流,既缓解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也让家长和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2]。以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帮助他们远离疾病,可谓是一举两得。另外,通过“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工作,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和水平,让他们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为今后的体育活动作好铺垫。 三、丰富体育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个性意识 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应该发展学生什么样的个性?我们认为,必须根据各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和体育教学自身的功能特点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动因,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以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适当兼顾调节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强化学生的理想和世界观。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曾一度出现片面强调体育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组成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这是不实际的。这种以体育教学包打天下的做法,不仅达不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反而给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带来困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个性,要根据不同个体自身的特性,在一定的个性发展可能性空间进行。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可能空间里,接受体育教学的刺激尽管可能相同,但其发展的方向并不同。我们发现,在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老师专门安排学生发展个性的练习,这样做实际是画蛇添足。 四、渗透创新教育,优化体育课堂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表现机会。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创新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教材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 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五、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总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长期而复杂且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题。体育老师要在新课标引导下,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才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人”,才能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发展的创造型人才。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紧跟教育改革的脚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和斗志,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体会体育知识背后的文化精神,从而让他们爱上体育这门学科,增强自身的体育和心理素质,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晓峰.终身体育意识融入初中体育课堂[J].华夏教师,2018,33:33. [2]王洋.浅析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35:239-240. [3]吴燕.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7,12:129-130.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