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收录:《基础教育参考》 21年12月刊 探析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的乐趣 湖北省巴东明德外国语学校 谢鹏 邮编:444324 摘要:自主体验教学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再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强化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实践性,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根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体验,有感悟,有实践,使之转化为学生内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真正体现德育课的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自主体验;自主探究;应用 自主体验式教学实质上就是指一种互动交往的教学形式。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当中,不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不难理解,这种变化是十分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因为新课标本身就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十分关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将体验式教学法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为此,本文会通过以下几点来叙述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二、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营造体验教学情境 三、通过自主探索来激发学生的体验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案例,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相关案例展开分析,这样可以带给学生更加鲜活的体验认知。与此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认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社会的角度和人的角度考虑分析问题,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体验。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秩序的观念。为此,教师可以以等公交差排队为例,引导学生就是否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进行讨论。有的学生会说,公共秩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如果不用遵守公共秩序,那么大家自由自在,随随便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不是更好吗?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视频的内容为:“两名小朋友在公交车站疯闹,此时正赶上公交车进站,司机急忙刹车踩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公共秩序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所谓的自由是建立在遵守公共秩序基础上的。公共秩序是阅读社会成员的准则,只有大家都遵守公共秩序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学生明白遵守公共秩序重要性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不同的场所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如果我们遇到不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应该怎样做?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促使学生自主探索,进而起到激发学生思维体验的效果。 四、借助学生辩论方式,开展课堂体验式教学 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以实现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其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以借助辩论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 五、注重实践体验,拓宽学生视野 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结合,在探究和体验中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需站在学生发展的全局观角度,注重课堂拓展,将生活体验引入课堂,构建书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间的关联。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体验式教学的融入很好地打破了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更加生活化、细节化,将冗杂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生活案例,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准。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才会逐步提升,可见引入体验式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郭琪.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杜翠.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9.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