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鹏:探析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的乐趣

 昵称15221501 2021-12-09

知网收录:《基础教育参考》 2112月刊   

 探析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的乐趣 

       湖北省巴东明德外国语学校     谢鹏      邮编:444324

       摘要:自主体验教学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再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强化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实践性,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根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体验,有感悟,有实践,使之转化为学生内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真正体现德育课的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自主体验;自主探究;应用

      自主体验式教学实质上就是指一种互动交往的教学形式。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当中,不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不难理解,这种变化是十分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因为新课标本身就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十分关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将体验式教学法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为此,本文会通过以下几点来叙述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通过情境来调动学生的体验热情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个性化体验的机会。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给情境创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思维体验以及认知体验,这既能使学生的体验更加全面,也能使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同时展示各民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讲一讲自己都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以及这些少数民族的特点等。这些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因此发言比较踊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会说我国的朝鲜族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他们能歌善舞,并且朝鲜族的美食十分出名;还有的学生会说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他们的泼水节十分出名,有机会一定要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还有的学生会说满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清朝便是满族对全国的统治。满足人口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与汉族的融合程度较高。在相应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与发言积极性较高,同时可以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种方式能够带给学生多方面的体验,学生会对《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与印象。

        二、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营造体验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为体验性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教师先要针对教材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层次的调查和了解,以便从中挖掘出诸多有利信息,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重要根据。由于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材也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都是将教材作为有效根据,忽视了对其他信息内容的整合与运用。为了提升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教师需要在合理利用教材的同时引入校本内容,选取鲜活生动的现实案例,让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学生拥有更多加强体验的机会。教师需要把关注点放在分析学生兴趣爱好方面,注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适当的学习情境,特别是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再现生活案例,带给学生多元感官刺激。
       
例如,在教学《享受学习》这一课时,为了整合多元资源,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情景,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童年》这首经典音乐作品,并作出以下引导:这首歌曲反映童年时代的生活,其中也提及到学习话题,表明学习同样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个美好回忆。接下来我们就探究一下学习是苦还是乐,大家自己对学习的不同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把学生带入到了体验性情境当中,让学生在体验当中收获准确的认知和深刻的感悟。

        三、通过自主探索来激发学生的体验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案例,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相关案例展开分析,这样可以带给学生更加鲜活的体验认知。与此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认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社会的角度和人的角度考虑分析问题,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体验。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秩序的观念。为此,教师可以以等公交差排队为例,引导学生就是否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进行讨论。有的学生会说,公共秩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如果不用遵守公共秩序,那么大家自由自在,随随便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不是更好吗?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视频的内容为:两名小朋友在公交车站疯闹,此时正赶上公交车进站,司机急忙刹车踩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公共秩序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所谓的自由是建立在遵守公共秩序基础上的。公共秩序是阅读社会成员的准则,只有大家都遵守公共秩序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学生明白遵守公共秩序重要性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不同的场所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如果我们遇到不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应该怎样做?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促使学生自主探索,进而起到激发学生思维体验的效果。

        四、借助学生辩论方式,开展课堂体验式教学

        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以实现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其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以借助辩论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
       
例如在善用法律教学时,设置如下场景,小明在学校值日擦日光灯时不慎摔伤致残,小明应该走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吗?以此设置一个辩论活动。但在具体进行辩论前需要向学生们讲述诉讼手段的三种类型。即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并让同学们大致了解其诉讼的范围。从而有效消除同学们一些错误的认知观念,同时通过辩论让同学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教会了同学们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此外,也可以选择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最新时事理论相结合作为辩论的内容,例如在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曾多次提出国家安全观这一理论思想,而这一理论思想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因此可以以学生需要树立国家安全观吗为辩题进行相应辩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树立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         

        五、注重实践体验,拓宽学生视野

        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结合,在探究和体验中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需站在学生发展的全局观角度,注重课堂拓展,将生活体验引入课堂,构建书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间的关联。
       
例如,在进行《矫治不良行为》一课的教学时,讲授如何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体验式活动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收集自己所见所闻的不良行为,并查阅《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思考一般的违纪行为和违反公德的行为与不良行为的区别和联系,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自己的体验成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把老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主动学习。
体验式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师生互动中有利于让学生领悟道德与法治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体验式教学的融入很好地打破了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更加生活化、细节化,将冗杂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生活案例,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准。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才会逐步提升,可见引入体验式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郭琪.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杜翠.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